晴時多雲

<人物專訪>華航董事長何煖軒 力挽狂瀾衝營收 華航獲利乘風飛高

2018/01/29 06:00

華航董事長何煖軒說明經營原則與策略。(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 魏錫賓/專訪

華航已經不一樣了。2002年之前幾次空難重挫華航,當時年繳保費達到20億元左右,還擔心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但2017年不僅繳出傲人的營運成績,保費並已降低至最高點的10分之1以下。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受訪時說出他經營華航的基本理念,「航空業是特許行業,安全是華航的生命,紀律沒有打折扣的空間;而企業也要獲利才能存活,不合理的狀況絕對明快處理,當做即做」。

困境中上任 逆轉華航營運

在2016年6月24日華航大罷工日上任,何煖軒於爭議聲中接下燙手山芋時,也面臨當年第2季業績衰退及子公司台灣虎航連續虧損的窘境,在內外交迫下,勉強編製出2017年的內部預算。華航資深副總張志潔指出,當時狀況真的不好,預期獲利都很困難。然而,華航2017年不僅創造了盈餘,而且遠高出預期。

何煖軒將功勞歸諸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但這一年半的時間,除了見諸報端的勞資糾紛,華航全面調整航線、解決台灣虎航問題,並重新打造了服務形象,幾個關鍵決策,也促成華航獲利高飛。強調授權、負責重要決策的何煖軒說,主要問題都處理了,華航將新一年會步入再成長期,今年華航營運將「海闊天空」。

安全不打折 打好根基

何煖軒的自信,來自華航體質的改變,他以一個故事說明自己堅持的紀律。在2005年4月25日日本有一列西日本旅客鐵道快速電車脫軌,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傷的重大事件,原因是重視準時到站的日本電車駕駛員,為了趕時間而在一個轉彎處超速。當時何煖軒擔任交通部次長,主持由台鐵局長至交通部的記者說明會,記者問到台鐵會否發生類似事件,結果大家說一定不會發生,因為以往台鐵駕駛普遍缺乏榮譽感,列車從未準時過。

「一家企業被認定如此,就完蛋了」,何煖軒認為,一個事業體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很難有翻身機會,所以他到華航後,在安全方面絕不妥協,就是因了解形象才是航空業的最大資產,「在那個位置就要扮演那個角色,尤其是改革,即使有反彈也不能退縮」。

即使該硬則硬,但何煖軒並非完全無法溝通。在大罷工時進入華航,何煖軒說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很明確,一定要堅持原則,並穩住根基。他說,「再賺錢不難,但根基垮掉就完了」,尤其是人的爭執,一定儘量疏導,雖然最後付出一些代價,但重新整理過就能賺錢。只要擦亮招牌,一時的問題終將過去。因此,他當初答應了工會的大部分要求。

調整航線 助營收創新高

安內才能攘外,安定員工心情後,才能擬定策略對外競爭。華航2017年營收超過1,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獲利也遠高於預期,除了大環境因素,主要原因是重整航線及與航空同業的策略聯盟。何煖軒指出,他要求一條條重新檢討航線,沒有附加利益就停飛,並減去紅眼班機等不合理的航線,將航網調整至最適程度,且配合重整內部組織,縮小至合理的範圍,以降低人事成本。

參與決策的張志潔指出,華航在2016年底將二條歐洲航線改為直飛,除了提升品質外,過去台北往阿姆斯特丹班機原中停泰國曼谷,經常虧錢,但直飛後一路獲利,載客率從未低於8成,另一條中停印度德里往羅馬的航線,在直飛後也有同樣效果,現在五個歐洲航點都以新機直飛,全部獲利;2017年也停止北高接駁線、台北─東京─夏威夷、煙台、合肥及烏魯木齊等長期虧損航線的營運,使獲利穩穩入袋,而過去為衝刺營收的紅眼班機,也在減少。

航網建立不能只靠自己,為了組成合作聯盟,何煖軒形容自己幾乎跑遍全世界尋求合作機會,採取有錢大家賺、大小聯盟一起打的策略,如今與亞、美及歐洲不少航空公司均組成聯盟,使華航觸角更寬廣,更有利於開拓業務,許多航空公司也使用華航的機位,形成互利局面。

拿回經營權 台灣虎航起死回生

在改變營運體質的同時,擁有子公司台灣虎航及華信的華航,也思考如何區隔服務客群,不過,發現還必須解決台灣虎航的原有問題。何煖軒指出,台灣虎航資本20億元,但累積虧損竟達15億元,在他擔任董事長後發現最初根本就是簽下「不平等條約」,「很不可思議」,華航投資90%股份,卻未拿到主導權,所有決策都要經新加坡欣豐虎航同意,「等於拿錢給別人玩,而且對方不必負成敗責任,若有虧損要由華航彌補,天下沒見過這種事」。

何煖軒說,華航的指揮系統既然無法下達到台灣虎航,因此內部決定不是讓台灣虎航收攤,就是新加坡派的人要撤離。在談判後欣豐虎航同意撤出,由華航買回股權,在去年1月1日成為100%持股的子公司,華航也開始挹注業務,提供顧客需求的協助、將大飛機租給台灣虎航,使其調度更靈活,終於起死回生,去年賺了5億多元。

拉開與低成本航空區隔 母子公司均獲利

解決台灣虎航的策略問題,同時要做出市場區隔,面對低成本航空的競爭,華航主動調高托運行李重量,並調整經濟艙餐點。張志潔指出,在機場的報到櫃台時常會見到乘客與服務人員為行李超重爭執,因此2016年7月15日起,華航調整行李托運重量,經濟艙最高由20公斤調升至30公斤,並調降行李逾重的費用;即使去年原預算數字不佳,仍然投入資金改善經濟艙的餐飲,積極拉開與低成本航空的服務差距。

張志潔認為何煖軒的策略很明確,就是要做為市場領導者,做出與低成本航空的區隔,因此在這些小事情的背後,是經營策略的實現;其實也因為華航帶動,其他航空跟進,而區隔出不同的顧客群,使台灣虎航也能專心經營自己的客群。

加強服務 希望業績更上一層

雖然2017年的最後成績亮麗,但何煖軒坦承,2016年10月編製2017年預算時壓力很大,除了景氣不確定外,打消舊飛機就要40餘億元,本是最難過的一年,第一版預算甚至是赤字,沒有想過要賺錢只想解決陳舊的老問題,建立永續經營的根基;但「今年不一樣了」,他說,除了依然堅守安全原則,還要繼續加強服務。

何煖軒說,服務是態度的問題,就是要以客為尊,他帶頭要求同仁搭乘自家飛機要坐最後一排,若是經濟艙則要坐在中排以後。最近旅遊雜誌評比,華航已名列前茅,他因此常常鼓勵同仁,就是要做到台灣最好最大的公司。

年終獎金爭議 按照合約辦理

雖然何煖軒認為有八、九成員工支持公司的決定,但仍可看到華航勞資問題成為社會事件,近日並有空服員抗議年終獎金過低。何煖軒表示,這一年多來,可以說小事不斷,但大事沒有,員工有異議,都會儘量溝通,使同仁了解公司的經營方向及苦心,以寬容態度面對員工的抗爭,只是航空業是特許行業,有紀律及飛安要求,這一點不能打折扣,先前華航處分員工,都有所本。

有關空服員年終獎金及薪資福利問題,何煖軒說,華航的薪水是台灣航空公司中最高的,出境的空服員加給合計月薪8萬元起跳,華航當然會照顧員工,使他們安居樂業,但要有限度,不能影響公司經營,過去有些知名的航空公司也倒閉,公司不在,一切免談。張志潔認為何煖軒長期在公務體系服務,因此非常重視紀律與合約精神,員工獎金有清楚協議,依稅前盈餘比例發放,沒有討價還價空間。

空運業業績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去年成績亮眼,今年狀況如何?張志潔指出,在貨運部分,華航有全球業務管理組織,主要市場分北美、東南亞、東北亞、兩岸及歐洲等五大區塊,第一季雖是傳統淡季,但目前看起來今年應可期待,尤其是出口及東南亞、中國經濟表現不錯,整體來看相當樂觀;客運方面的供需,則算是處於均衡狀態,也不錯。貨客都會好,唯一擔心的是油價的波動。

在罷工中上任的何煖軒,即使在空服員爭取年終獎金的爭議中,依然很有自信地說,「華航去年是兩位數成長,2018不會比2017年差」。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