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台幣升值大家談

2018/01/15 06:00

台幣匯兌損失壓力龐大。(資料照)

羅倩宜、卓怡君、廖千瑩、陳柔蓁專題報導

工具機大廠上銀 產品價值提高才有能力吸收匯損

上銀(2049)董事長卓永財表示,台幣升貶,企業有三種方式避險:預購遠期外滙、分散市場、提高競爭力。「其中以提高競爭力最有效,當產品價值提高,就有能力吸收匯損。就像名牌包,從36萬漲到38萬元,客人照樣買。」

上銀外銷比重不低,匯損是一大課題。卓永財說,一般避險是去銀行預購外匯;「但這會有升水或貼水的問題。大家都預期台幣升值,遠匯價格不會太好。」第二是分散市場,用外幣收入沖銷外幣支出。例如從日本購買機台發生日圓支出,就要設法爭取日本訂單,創造日圓收入。

最有效的避險是不斷創新。當產品售價提高,匯損相對衝擊小。例如上銀德國廠研發的CG系列產品,在滑軌上包覆一層不鏽鋼,市價高四成,即使台幣升值5%,利潤還是很不錯。(記者羅倩宜)

筆電大廠廣達 採取自然避險受傷程度相對有限

新台幣升值,以出口為主的廠商壓力最大,其中電子廠廣達(2382)在避險操作可說是代工業者中的佼佼者,匯損情況常優於同業,廣達表示,對於新台幣升值向來採取自然避險,因相關匯率衍生性商品風險大,廣達不會採用;廣達坦言,只要新台幣升值,對於出口廠商來說必定會受傷,最怕的是暴漲暴跌,像是去年第一季短期暴升,就很難避險,但若是緩升緩貶,避險難度就不算高,今年開春以來新台幣走升,所幸並不算暴升,加上目前正值淡季,受傷程度相對有限。(記者卓怡君)

筆電大廠英業達 台幣人幣夾殺匯兌損失壓力龐大

面對新台幣一路升值,英業達(2356)指出,避險分為自然避險與積極避險,然而積極避險能做的也有限,公司以自然避險操作為主,必要時會採取遠期外匯、選擇權等避險工具。不過牽動英業達匯兌表現除了美元之外,另一個則是人民幣,去年第一季就出現新台幣升值、人民幣貶值兩面夾殺,匯兌損失壓力龐大,幸好新台幣去年雖一路走升,人民幣也跟著升值,抵消部分新台幣升值壓力。(記者卓怡君)

保險公司國壽 國外投資很低避險以不變應萬變

新台幣升值,國壽如何針對匯率避險?國壽副總林昭廷說,新台幣升值,國壽還是維持一貫的避險策略沒有變,有傳統避險跟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只是在比例上會有小幅度的變動。另從2012年外匯準備金制度上路後,國壽避險成本在國外投資一直維持1%以內,其實很低,且因為這套避險策略滿有效的,目前也不會因為新台幣匯率變動就改變。(記者廖千瑩)

紡織大廠儒鴻 對客戶收美元國內採購支付台幣

紡織業每年為台灣賺取百億外匯,為我國第4大創匯產業,在這波新台幣升值中損失慘重,尤其去年終端品牌客戶的下單情況已經不理想,又有美元升值吃掉獲利,讓國內業者的辛苦成果打折扣。紡織股王儒鴻(1476)去年前3季匯損13.31億元,董座洪振海曾在法說會上表示,公司實施對客戶收美元、向國內紗線廠的採購付台幣自然避險政策。而另一家成衣大廠聚陽(1477)去年前3季匯損2.07億元,比例少上許多,董座周理平曾表示公司採取80%自然避險,20%由專人操作避險。(記者陳柔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