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石油鉅子轉向發電業 離岸油井變身風力發電場

2017/04/05 06:00

風力發電成本下滑,荷蘭皇家殼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義大利埃尼集團等石油鉅子也開始進入離岸風力發電領域。圖為德國Amrum島北方海域的風電場。(路透)

編譯楊芙宜/特譯

石油鉅子開始挑戰公用事業發電!據彭博新聞報導,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義大利埃尼集團(Eni)等公司,都正在北海及其他海域,把離岸鑽油平台改換成數十億美元以上的離岸風力發電場,甚至在購電合約的競標中,還擠下如丹麥丹能風力(Dong Energy)、瑞典Vattenfall等專長大規模海上風力發電的領銜業者。

海底探採停頓

大型石油公司投入離岸風力發電,其實有跡可循。許多石油鉅子在耗費數十年時間建立離岸鑽油工程後,隨著開發時間較久的油田已枯涸,一些地方的海底探採油氣業務也開始縮減、邁向停頓。相對地,風力發電場的報酬率穩定,不僅有可預測性,還受到政府電價管理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由於再生能源預期將侵蝕傳統化石燃料業市占,油氣公司主管希望也能在潔淨能源業分得一杯羹。

義大利最大石油生產商埃尼的能源解決部門副總裁寇曾提諾(Luca Cosentino)表示,「風力發電絕對是我們有興趣的一個領域,因為該業務和傳統油氣業務存在明顯綜效」,油氣業內大家都知道,我們不能被困在當前處境,等著其他業者搶先跳進再生能源市場。埃尼正和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合作開發再生能源。

近十多年來,即使海底有豐富石油儲藏的北海(North Sea)產油量已大幅下滑,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統計,北海地區原油和液態燃料產量,從2004年初的每日約600萬桶,一路降至去年谷底,每日僅略高於250萬桶,即使今、明兩年產量反彈,預期介於每日280萬至325萬桶間。不過,該海域惡名昭彰的咆嘯狂風,過去數十年來威脅及干擾石油鑽井平台的運作,現已變成裝置和維持風力發電機在海上運轉的有利因素。

離岸風力成主流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估計,2000至2017年約有990億美元將投資北海海域的風力發電計畫。在此之前,離岸風力發電計畫規模相當小;近年來,在考量穩定風力取得、在岸土地及衍生環境議題等因素,離岸風力發電系統漸成主流。

丹麥、荷蘭、德國三國有意合作,在北海建立超級離岸風能發電站,裝機容量最多可達100吉瓦(GW,10億瓦),相當於現行100個傳統風力發電站規模,為台灣3個還在運轉核電廠總裝機容量(5144百萬瓦)的19.4倍。

眼見石油需求5年後預期將開始下滑,殼牌公司已設立特別的事業部門,以研究確認未來最有利可圖的潔淨能源科技為何。殼牌英國事業主席林區(Sinead Lynch)表示,殼牌現在覺得風力發電場特別具有吸引力,因風力電解反應會產成氫氣,殼牌評估「氫」接下來數十年可能用做汽車的主要燃料。

發電成本下滑

殼牌去年12月贏得荷蘭政府興建博爾瑟勒(Borssele)3號和4號離岸風力發電場的合約後,正在歐洲各地探索這類離岸再生能源開發的新機會。殼牌供電合約競標價每度0.0545歐元(約1.77元台幣),創下離岸風電技術成本世界第2便宜,僅略高於瑞典Vattenfall公司去年9月贏得興建丹麥Kriegers Flak離岸風力發電場的每度0.0499歐元。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資深副總裁布爾(Stephen Bull)表示,石油鉅子投入離岸風力發電,也帶動發電產業的成本下滑;該公司位於英國東岸外興建中的Dudgeon離岸風力發電場,成本可較6年前興建的隔壁風電場便宜40%,且正在創造的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機基礎結構,可消除在海底打樁的昂貴步驟。在英國以外,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也在德國、挪威發展再生能源計畫,去年12月贏得紐約離岸風力發電場興建標案。

根據彭博,離岸風力發電場成本下降,有助於風電技術開始能和如核電等傳統能源形式競爭;受惠於更大風力發電機、更多競爭,目前已進入營運的風電專案,供電價格約是2012年完成供電的一半,迄2035年,價格預估將再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