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產化風機技術 外商未必買帳

2016/11/21 06:00

(丹能提供)丹能風力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記者林筑涵攝)

〔記者林筑涵、黃佩君/台北報導〕政府規劃二○二五年離岸風力發電目標三GW,並以台灣優良風場吸引外國公司合作、技轉方式組風機國家隊,力拚國產化達八十一%。然而中鋼、東元疑似「分手」導致國家隊難產,經部轉向丹能等國際大廠;丹能雖將開始國內訪廠行程,但也表示前提須台廠有一定技術,意味若國產化全靠外商,恐成「同床異夢」。

為達到風場加風機建設國產化超過八成目標,台船已領頭成立海事工程聯盟M-Team,與中鋼合作,由台船負責工作船、中鋼負責基礎鋼構;中鋼也另行成立W-Team,負責風機零組件及整機國產化任務。

經濟部表示,目前兩隊預計都將以台電示範風場練兵,主要針對台電於彰濱第一期離岸風力的廿二架風機;不過,包含中鋼、台電及官方力挺的東元等廠商,一開始就情勢詭譎,風機自造更是數度洗牌。

去年中鋼、東元籌組新能風電,打算與荷商Darwind簽約合作取得技轉,卻遭立委踢爆Darwind早已被中國湘電集團收購,包括零組件、發電機皆須自中國進口,「外皮中骨」遭打回票。中鋼因東元技轉卡關,另與國際大廠西門子、Hitachi、MHI洽談合作事宜,雙方雖未完全分手,卻已貌合神離。

面對國家隊技術取得的不確定性,新政府擬以台灣優良風場為誘因,希望外商在看中風場之餘,也能配合扶植台灣風電產業鏈並使用國產化風機。

在彰濱開發四座風場的丹能風力成為優先鎖定對象,據了解,經部除期待丹能採用台供應商機組外,也希望引入風機製造技術讓台廠受惠。據了解,丹能已安排至全國各地訪廠,了解供應鏈廠商並進行組織。

但外商對此恐未必買帳。丹能集團執行副總裁婁波(Samuel Leupold)就強調,丹能尋找的合作夥伴是能以共同成長為核心價值,需認同最低化成本為導向並發展長期夥伴關係,更表示「許多人誤以為符合政府政策的廠商,我們就一定會給予合約簽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