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客戶催擴大AI產能 台積電「這原因」礙難照辦

2025/11/14 23:26

經濟學人指出,台積電擴產謹慎,恐讓AI業者沮喪。(台積電提供)經濟學人指出,台積電擴產謹慎,恐讓AI業者沮喪。(台積電提供)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經濟學人》14日報導,人工智慧(AI)熱潮讓驅動AI的需求似乎無上限,然而幾乎所有高階晶片都仰賴台積電一家公司生產,而台積電產能擴大的速度落後需求的增長,令AI業者焦慮。

該報導指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今明兩年有高達5000億美元的訂單將交付,OpenAI則與超微達成未來幾年約6吉瓦(約300萬至600萬顆)AI晶片的供應協議,並與博通達成10吉瓦協議。

對AI晶片的狂熱需求已使供應緊繃的疑慮加劇。黃仁勳近期訪問台灣,敦促台積電加倍生產輝達晶片。而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呼籲台積電「就只要擴大更多產能」。

儘管台積電積極回應,但速度遠落後客戶的期待。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410億美元,其中3分之2用於生產AI產業所需的尖端晶片,該規模高於去年的300億美元。分析師預期該數據2027年將達520億美元。

然而就營收佔比而言,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是下滑的,預計未來幾年也將如此。儘管客戶的疾呼聲越來越大,但台積電受半導體業榮枯週期循環影響而制定的生產政策,可能削弱AI產業的樂觀預期。

該文指出,台積電的AI晶片訂單爆滿,緊繃跡象已現。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上月表示,AI有關產品的產能非常緊繃,將竭盡全力滿足客戶需求。

然而需求仍持續上升。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預期,明年輝達將出貨630萬顆AI晶片,年增23%。博通預期明年需540萬顆AI晶片,年增29%。摩根大通預測,台積電最先進的兩款晶片製程未來幾年將滿載。

然而,擴大產能成本高昂且進度緩慢。一座先進晶圓廠造價約200億美元,需耗費3至4年才能完工。在美國建廠成本更加高昂。台積電已承諾斥資165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6座先進晶圓廠,然而美國營建業的低效率,意謂這些廠的建造經費恐大幅上揚,進展更為緩慢。

加速擴產 有產能閒置疑慮

增加產能也讓台積電面臨風險。晶片產業長期來呈現供應緊張,接著產能過剩的週期循環。在繁榮期時,晶片業者通常積極擴大產能,但隨後需求降溫時,面臨產能閒置困境。

避險基金Bristlemoon Capital分析師Daniel Wu指出,疫情期間,台積電加大投資,以舒緩成熟製程短缺壓力,如今相關產能利用率不足。台積電一方面避免重蹈覆轍,同時也擔心若英特爾與三星最終解決其生產問題,AI市場恐陷入供過於求的局面。

他表示,如果台積電未來兩年投入800億至1000億美元擴充產能,但AI熱潮卻消退,那麼可能面臨多年產能閒置的問題。台積電的謹慎態度或許讓客戶失望,但不應指望台積電改變立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