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拓會今天舉辦台北紡織展展前記者會,秘書長黃偉基(左5)強調,台灣紡織業須靠創新突圍。(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紡拓會今天舉辦台北紡織展(TITAS)展前記者會,秘書長黃偉基指出,美國對台灣紡織品課徵對等關稅,對業界造成重大衝擊,中國紡織品競爭又於全球無所不在,台灣唯有不斷創新、提升競爭力,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今年展會因此以永續環保、機能應用、智慧製造為三大核心,展現台灣紡織業的集體努力與未來方向。
黃偉基回顧2025上半年,美國品牌商趕在關稅實施前搶先拉貨,帶動產業出現一波淡季不淡的景象,但美國總統川普卻在4月初突然向全球宣布對等關稅,讓眾多進出口商措手不及,一週後雖然稅率有所下調,並給予90天緩衝期,但在7月緩衝期結束之後,台灣與海外工廠的訂單量就急速轉淡。
黃偉基說,以往每年5至8月,台廠都鎖定美國節慶檔期的出貨高峰,但今年6月訂單稀少,部分國家逐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後,8月訂單才稍有回升,產業普遍產能利用率約達八成至八成五,但也幾乎已是今年度產品的最後一波出貨。9月起則進入為明年春季報價備貨的階段,美國品牌廠已陸續針對新增加的關稅,要求出口國、生產國分擔,只有少數品牌廠願意自行全數吸收。
黃偉基說,美國官方已表明,美方所期待的是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赴美投資,如半導體、高階伺服器、電動車,並不尋求紡織品這類傳統產業。由此可見,亞洲仍會是台灣紡織業者的主力佈局地區,在對等關稅衝擊之下,即使未來美國期中選舉政黨版圖生變,或是國際貿易法院對川普對等關稅裁定違憲,美方立場也可能不會動搖,產業不可掉以輕心。
黃偉基認為,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包括棉、毛、絲、麻,都必須依靠石化產品發展化學纖維。過去25年面對國際競爭,台灣逐漸走向機能性紡織品的道路,聚焦運動服飾與戶外服飾,創造出高附加價值市場。今年在美國關稅衝擊下,業者依舊穩定地鎖定永續環保、機能應用、智慧製造三大領域,作為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的驅動力。
不過,黃偉基提到,現在美國通膨與失業率攀升,聯準會降息道路未明,當地市場的消費力道恐怕不如往年。台灣除了必須竭盡所能鞏固美國市佔,也要強化歐洲、日本、英國、韓國等市場。中國業者雖因高關稅退出美國市場,但已轉向歐洲、中亞、非洲、拉丁美洲,出口量仍持續增加,台灣已經不能只把中國商品視為低價的次等貨,特別是中國有增無減的原料低價傾銷問題。
黃偉基舉例,台灣紡織業在越南的投資規模最大,越南與歐盟之間的雙邊貿易已實施3年,當地工廠出口歐洲皆享有零關稅,但中國原料仍可進入越南再加工出口,對台廠形成競爭壓力;印尼近期也將與歐盟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未來在印尼設廠的台灣業者雖然有望受惠,但同樣面臨著中國原料競爭,估計2026年後,台灣紡織業在美國以外市場的壓力勢必只會更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