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川普政府將矛頭指向中國製船舶,加劇全球海洋經濟戰。(法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繼3月被南韓短暫超越後,中國船企迅速反擊,在全球新船訂單爭奪戰中,成功奪回榜首位置。根據《國際船舶網》報導,儘管面臨美國政府301關稅威脅,中國船企在今年4月展現出強勁的市場韌性與競爭力,4月市佔率近70%,而外部訂單回流中國原因,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修訂港口費徵收計畫所致。
根據克拉克森於5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在4月船舶市場,中國船企承接了51艘新船訂單、共計251萬CGT,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69%,位居榜首。相較之下,南韓船企接單15艘、共62萬CGT,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7%,位居第二。
以單船CGT計算,中國船企在4月承接的新船訂單平均每艘為 4.92萬CGT,南韓船企的訂單平均每艘為4.13萬 CGT。
分析師指出,這數據顯示4月的訂單競爭中,中國船企在數量上佔優勢,其接單「質量」(平均單船噸位或價值) 也超越南韓船企。
今年1至4月累計數據顯示,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為372艘、1259 萬CGT,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其中,中國船企累計接單 215艘、682 萬CGT、市場占有率 59%,位列全球第一;南韓船企累計接單57艘、280萬CGT、市場占有率22%,排名第二。
業界分析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2月底發布的針對中國航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條款草案,對新造船市場產生顯著影響,導致部分國際航運公司重新評估訂單。值得注意的是,隨著USTR在4月宣布修訂港口費徵收計畫,減輕了對非中國公司擁有、但由中國建造船舶的收費,船東們正重返中國船廠下訂單。
數據顯示,4月份多家中國船廠獲得了重要訂單。例如,義大利航運巨頭Grimaldi集團與招商工業威海金陵簽署了9艘甲醇燃料客滾船建造合同,價值達13億美元。
恆力重工也獲地中海航運(MSC)6艘 22000TEU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訂單。
此外,中遠海控旗下的東方海外訂造了14 艘18500TEU型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建造,合同總金額高達30.8億美元。至於外高橋造船也獲得了Seaspan公司6艘11400TEU級集裝箱船的建造合同。
在新造船價格方面,4月略有下滑,但整體仍處於高位,比去年同期高出約 1.7%。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