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新新併的最後結果也許有機會促成台灣金金併的新契機,也建議主管機關以更宏觀的態度看待金金併。(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新新併」正在主管機關審核中。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新新併的最後結果也許有機會促成台灣金金併的新契機,也建議主管機關以更宏觀的態度看待金金併。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國內金金併遲遲難以往前推進,主要原因在於主管機關以先推動民營金控合併為主,而公營金控體系複雜,較難撼動。台灣金控業的本位主義,其實忽略了全球金融業「數大就是美」的趨勢,更沒有關注到全球金融業在過去10年各種型態併購案中,正在快速縮小台灣金控業國際併購的空間。
例如過去10年全球財富銀行併購案超過2000件以上,此類併購在2023年已經趨緩,就意味著全球市場洗牌告一段落。台灣金控業若各自為政,將會喪失在全球金融場的立足點,與業者希望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想法背道而馳。
CRIF分析,全球總資產前50大銀行的總資產大約要8000億美元起跳(約新台幣22.5兆元),即使以國泰金控加上富邦金控2024年底的總資產合計約25兆8345億元,也只是勉強跨過最低門檻。若以全球總資產前50大銀行的獲利門檻來看,至少也要新台幣2100億元以上;2024年富邦金控加國泰金控的獲利約2610億元,也僅小幅越過最低門檻,顯示台灣金控業的國際競爭力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CRIF表示,政府積極打造台灣成為亞州資產管理中心,台灣金融業有很好的基礎,但受限於國內市場規模,金融業要發展未來,勢必要走出去在國際上攻城掠地,尤其是台灣大型企業東進投資風潮才剛開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業,才能協助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取得領先優勢。CRIF認為,金金併將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相較於穩定成長的金控業,金金併可以快速擴大規模。
CRIF建議主管機關,應該以更宏觀的態度看待金金併,並研擬更具彈性的法規與鼓勵措施。此外,也可推動「公營金金併」及開放「公民營金金併」的政策,加速國內金控整合,以最快速度發展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型金控公司。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