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再度攜手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帶領18家臺廠組成「Taiwan Space臺灣形象館」,駐美代表俞大㵢前往觀展。(產發署提供)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全球最大衛星產業展覽會SATELLITE 2025 ,於美東時間3月11日至13日在美國華盛頓盛特區登場,今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再度攜手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帶領18家臺廠組成「Taiwan Space臺灣形象館」,展出45件亮點產品,包括多元衛星地面終端設備、關鍵元件外,觸角更將延伸到衛星本體、航空用通訊、光學酬載等次系統的創新技術,也協助與國際大廠洽商。
臺灣衛星產業近年表現亮眼,去年我國衛星地面設備產值已達新台幣2441億元,相較前年成長18%,迄今已有51家臺廠打入前二大低軌衛星營運商供應鏈。
SATELLITE 2025一直以來皆為全球最受矚目的衛星專業展覽大會,本屆共計吸引超過450家公司參展,包括Amazon Project Kuiper、Eutelsat OneWeb、SES、Intelsat、Telesat等知名衛星商與系統大廠。
經濟部自2021年起培植產業跨足開發家用、車用、海事、航空用等各類衛星終端設備與中、上游關鍵零組件;我國今年是第4年以臺灣館形式參與,展示規模從去年15家增至18家,共展出45項產品;而今年除臺灣館,展館附近更有4家臺廠自行參展,與主館前後呼應。
此次衛星大展中,臺廠秀出多樣創新技術產品,在衛星本體、航空領域方面,鐳洋科技開發首個支援立方衛星(CubeSat) 等級IoT通訊酬載及同時展出立方衛星用陣列天線技術,尺寸最小(97mm*97mm),最多可支援100人同時上線;互宇向量展出國內首創誤差精度優於0.3度/小時,支援航空/太空/無人機慣性姿態感測定向控制的三軸光纖陀螺慣性量測單元(3-axis FOG IMU);稜研科技展出國內首個支援飛行器上搭載可軟體程式控制、可耐受-50度至150度嚴苛環境的電子掃描陣列天線(Electric Steering Antenna)。
在衛星地面設備、關鍵元件方面,星相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可合成各陣列天線單元相位校正的相差調整器(Phase Tuner),替代傳統獨立處理各陣列天線單元相位控制晶片(Beamforming IC),達到減省衛星天線匹配電路一半面積,並降低50%功耗效率;仁寶電腦展示首個開發成功支援衛星轉傳地面5G行動網給IoT終端裝置的非地面網路(NTN) 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耀登則首次發表開箱即用的機動攜帶型多軌道衛星終端設備(UT),工研院則推出我國第一套Ka 頻帶低軌衛星射頻晶片組 (RF ICs)。
其他業者還有創未來科技、芳興科技、張量科技、円通科技、攸泰科技、光紅建聖、泰藝科技、穩懋半導體、邑昇實業、益材科技、敏均精密、環天世通等廠商也參與此次盛會。
為深化臺灣與國際衛星系統商合作,此次也邀請知名國際航太廠,如美商Hughes、Kuiper 、加拿大商Telesat、MDA Space 、盧森堡商SES、法商Thales Alenia Space、Airbus Defence and Space等與臺廠進行商談交流,積極協助臺廠爭取參與全球衛星供應鏈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