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認為,「金金併」如果能有效整合,對台灣金融業過度競爭是有幫助的,但關鍵在於雙方互補性和購併方式。(記者吳欣恬攝)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標普全球評級子公司中華信評發布「2024年台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預估今年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將有3%至4%成長,但資本利得實現不若以往強勁;而對於「金金併」議題,中華信評認為,如果能有效整合,對台灣金融業過度競爭是有幫助的,但關鍵在於雙方互補性和購併方式。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首席分析師王珮齡指出,今年壽險業總保費預估約有3%至4%成長,原因在於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續期保費已不再下跌;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在分紅保單、美元保單、利變壽險等商品上也都看到努力,加上醫療險停售效應,也為6月FYP帶來助益。
不過,她表示,對今年壽險業平均資產報酬率(ROAA)則相對小幅悲觀。過去壽險業的ROAA平均0.4%、0.5%左右,今年預估僅0.3%,因為壽險業很依賴資本利得,且外匯曝險對獲利波動的影響較大,雖然今年第1季表現非常亮眼,但在避險成本以及大環境還未完成改善的情況下,資本利得可能實現的狀況不若以往強勁,因此整體ROAA保守預估在0.3%的水準。
此外,王珮齡指出,壽險業最近發了很多次債,雖然經主管機關核定為合格資本掛在第二類資本(T2)下,但對於標普和中華信評來說,這些債券沒有遞延支付和吸收損失的本性,仍視為債而非資本,對於評估壽險業資本水準來講沒有影響。
對於壽險業資本,預計在未來幾年會穩定在穩當的水準,資產成長率比較緩和,但是跟其他亞洲國家相較,我壽險業資本水準還是較低的。
產險業的部分,王珮齡表示,去年產險業的保費收入高成長,主要來自再保價格的成長,以及車市良好的狀況。今年預估保費成長率7%、8%,跟去年10%到11%相比略減,因為今年回到以需求為基準。不過,今年台灣GDP狀況良好,在車險或產險保障的商品上,還是會看到固定需求。
王珮齡也提到,經過疫情洗禮後,產險的綜合成本率(COR)應該回到過往平均95%的水準,但0403地震大概造成整體COR增加1%左右的影響,仍在可容忍範圍中,所以預估今年COR會提升到97%,未來會慢慢恢復到95%。
她指出,台灣產險業未來風險在於,因為資本規模仍較小,容易受到一次性或尾端風險打擊;不過強項則是資本還是非常強健,且會買足夠的再保去保護他們的巨災風險。
至於近來市場上「金金併」的議題,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表示,台灣每個金融資產業一直是處於過度競爭,「金金併」如果能對台灣產業整合有互補綜效,可能是加分。
他舉例,最近的「金金併」是富邦金控併日盛金控,因為是大吃小,富邦並沒有因為購併日盛帶來評等提升,就是良好的消化吸收後,維持一貫的財務體質。
因此張書評認為,關鍵還是在於購併雙方的財務體質如何,以及購併方式。像富邦金和日盛金是透過換股,財務槓桿比較沒有壓力,如果是現金收購,買方可能要舉債或透過其他籌資方式,就可能對本身信用結構產生影響。因此還是要看雙方互補性以及購併方式決定。
不過他強調,能有效整合對台灣金融業過度競爭是有幫助的,但不是這麼容易,過去5年、10年成功購併的案子很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