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持續籠罩北半球,民眾被熱到快融化沖涼解暑。(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高溫持續籠罩北半球各地,歐洲、美國、中國及中東全部遭到全球暖化的威脅,這樣的酷熱現象恐怕在未來成為常態,智庫及環保機構強調,全球主要城市中約有 2 億人面臨極端高溫的風險,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8倍,直接衝擊經濟增長,其中又以建築業受到影響最大。
金融時報報導,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學者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 20 世紀 90 年代起的 21 年間,人為造成氣候變化帶來的熱浪,對全球經濟造成 16 兆美元損失。今年,酷熱天氣再度席捲北半球,商界領袖和政策制定者正在計算企業倒閉和生產力下降的成本。
極端高溫造成經濟威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遇到阻礙,且高溫與低生產率密切相關。機械工程師學會的肯特(Laura Kent)表示,在炎熱的環境下,人類工作速度變慢,承擔更多風險,認知功能下降。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一項研究預測,到 2030 年,全球每年將損失相當於總工作時間 2% 以上的時間,主要是天氣太熱而無法工作,或者工人不得不放慢工作節奏。推動環保行動的 C40 市長網路氣候適應力主任博伊特 (Sachin Boite) 表示,如今城市中約有 2 億人面臨極端高溫的風險,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8倍。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復原力中心主任麥克勞德強調,極端高溫正在拖累我們的經濟增長,包括機場跑道被熱到變形、地鐵關閉,連餐廳都不得不關閉,因為廚房工作人員被熱壞了。
高溫燙傷各行各業 建築業首當其衝
高溫迫使各行業重新思考企業生存問題,英國特許建築學會學者埃文斯 (Daisie Rees-Evans) 直指,建築業是一個可能需要徹底改造的領域,因為極端氣候條件不僅會影響工地的施工,也會影響建材。例如鋼材在高溫條件下會變形,而混凝土則變得難以加工並且更快凝固,導致容易裂開,影響強度和耐用性。
製造業則是另一個面臨重大變化的行業,機械工程師協會的肯特表示,工廠和倉庫根本不適合我們現在看到的溫度,遑論未來可能會出現的高溫。
與此同時,在高溫時期,水資源的供應可能會面臨巨大壓力,這對工業部門來說是一項嚴峻挑戰,因為工業部門需要水來實現冷卻和運輸的功能。對於農業來說,極端高溫可能會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從而加劇價格上漲和糧食不安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