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反擊用愛發電!曾文生說明轉型綠能如何同時加碼供電

2022/12/09 23:11

曾文生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說明台電如何因應綠能轉型下同時加碼供電的挑戰。(記者陳品妤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近年來國內產業強勁發展帶動全台用電量大增,在全球淨零排碳趨勢下,要如何加碼供電更是艱難挑戰。經濟部次長、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時說明,台電如何透過太陽光電、風電及水力發電等不同能源的建置與調配合作,增強電力調度的彈性,接下來也會投入地熱、氫能、儲能及碳匯的發展。

本報記者王孟倫專訪曾文生時詢問,能源政策有兩大主題正在進行,包含非核家園以及淨零碳排,可能會影響到整體電力供給的分配,會不會有青黃不接、電力補不上的問題?

曾文生表示,台灣目前為止的供電狀況是除了今年4月份,因為天氣熱得比較早,所以4月供電曾有比較緊張的狀況,但其實4月之後,整體供電情形都非常穩定,主要是台電透過以下幾個方法來穩定供電。

曾文生說明,首先是太陽光電,一般而言,每一天的用電尖峰都是在白天,而現在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增加,今年在中午用電尖峰的發電,就曾經創下了555萬瓩的紀錄,約為核一、核二、核三加起來的容量,也因為太陽光電的強勁供電力,讓過去最緊張的日尖峰已不再成特別關注的時間點。

曾文生指出,那麼現在最關注的時間點就落在傍晚之後的時段,也就是大家下班後回到家,重新去啟用電力的「夜尖峰」時刻,但由於入夜後就不能利用太陽光電,因此必須透過其他能源來供電,台電從過去一、兩年檢討報告中發現關鍵就是「水力發電」。

曾文生進一步說明,台灣的水力發電有兩種,一是「抽蓄水力」,二是一般河川的「慣常水力」,這兩種水力發電合計約有400萬瓩,約當於核二和核三兩個廠,共四部機組的發電量,現在就會把水力發電集中在夜尖峰時進行有效操作。

曾文生繼續說,經歷去年513、517水量不足的事故後,就必須專注在水的調度上。其實從今年春季開始,已進入旱季的階段,台電就將春耕所需用水,與水利署等水力單位協調抽取川流水,而不輕率放出水庫的水,讓水庫維持高水位,就是為了有餘裕能夠讓夜間供電穩定,透過不同再生能源的建置與配合,也透過新機組的開發,讓台灣的供電能夠持續穩定。

曾文生也分享他發明的口訣指出,若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那就得著重在7個重要能源面向「風、光、熱、海、氫、儲、匯」,分別就是風電、光電、地熱,海洋能(包含波浪或潮汐發電)、氫能、儲能、碳匯;其中,碳匯除了一般森林的捕捉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碳捕捉封存技術或碳捕捉再利用。

在這些再生能源中,技術成熟、成本相對較低的就屬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曾文生指出,光電也可做更多細緻討論,因光電主要應用在陸域;至於海上光電,由於台灣有颱風,所以這部分還有待實驗,但目前看來,國外的數據,已有一些適合的結構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風浪,因此若是海上也可以成為布建光電的地點,面積就相當可觀。

陸域光電方面,曾文生表示,屋頂的光電板仍是主力,占比超過6成,若要擴張就必須去尋求土地跟光電板能夠共存的方式,舉例來講,現在經濟部與農委會就在推動「漁電共生」,讓一塊土地能夠發揮除了發電之外的其他作用,像是能不能在光電設施的基礎上,設計出因應養殖需求、協助魚塭緩衝寒流溫差的建物,也就是說,去設想如何共利,就會是接下來要發展的重要工作,其實現在也都已在陸續展開中。

至於在降低排碳上貢獻較大的能源是何者?曾文生指出,那就會是離岸風電,因為離岸風電的發電度數非常可觀,是協助台灣在減少火力發電佔比上的要角。另外,除了發展再生能源之外,經濟部今年又提出新政策,希望光電能夠配合儲能,就能調度供應夜尖峰的供電。

他續指,現在也有許多研究是否可能發展出海洋的碳匯,像是在風機跟風機之間是否可能發展新技術,或是否也能重新讓漁業有一些新氣象?這些新的可能性都在發展中,離岸風電的開發,反而讓台灣在國土運用上多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曾文生表示,在光電與風電後還要發展海洋能及地熱,尤其是地熱,雖然現在成本較高,但特別之處在於人類可以操縱地熱發電,也就更有了電力調度的彈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