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科技與創新》農漁電共生 兼顧糧食與能源安全

2022/06/22 08:00

過去,農業被視為糧食生產者,但在淨零碳排、臺灣能源轉型的趨勢下,農民還能透過綠電轉型,同時做能源生產者。(示意圖,資料照)

過去,農業被視為糧食生產者,但在淨零碳排、臺灣能源轉型的趨勢下,農民還能透過綠電轉型,同時做能源生產者。向陽集團董事長陳貴光看好臺灣綠能發展,積極投入農、漁電共生,「讓土地複合式應用,為農家帶來農、電雙重收入。」

13年前,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出身屏東竹田農家的陳貴光看到故鄉魚塭、農田遭海水倒灌淹沒,深感痛心,遂響應屏東縣政府的「養水種電」計畫,結合太陽能發電和精緻農業,進而發展「農電共生」,要翻轉農業看天吃飯的宿命。他在屏東老家建了示範場域,為全盤掌握作物生長,陳貴光採溫室栽植,並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透過精準計算的透光率,在底下種植有機蔬果。

「最開始種菜,後來種木瓜,甚至種過香蕉、鳳梨都很成功,」陳貴光的農電共生溫室,不僅被蔡英文總統在臉書提及,就連美國在臺協會也專程來觀摩。

引入科技養殖 重現養蝦王國

近年陳貴光又積極搶進「漁電共生」,打造防疫型的溫室養殖,屋頂也架起太陽能板發電。目前向陽已陸續在臺南、屏東與嘉義等地,打造大面積漁電共生場,鎖定經濟價值高的白蝦和草蝦。

陳貴光表示,臺灣曾經是養蝦王國,後受疫病影響,產量逐年遞減,一定要結合科技提升品質。向陽以溫室養殖,應用智聯網把關環境、水質,自行研發水下攝影系統,遠端即時監控,現已推出標榜SPF無病原菌的「和光蝦」品牌。此外,向陽也透過漁電共生與養殖戶共利,除了幫忙建置場域,每月付給養殖戶管理費之外,收成超過標準還會分紅,透過保障穩定收入,讓農漁民生活無虞,進而吸引青農返鄉。

這樣的模式也獲得日本三井住友集團旗下SMFL MIRAI Partners入股,投資30億日圓,由於這是第一家日商在臺投入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專案,成功提升漁電共生的知名度。向陽規畫在嘉義打造裝置總容量312MW的案場,未來3年內發電4.3億度,養殖4.3億隻白蝦,「國外進口蝦運到臺灣,產地到餐桌超過萬里,屬於『排碳蝦』,我們是『減碳蝦』,終極目標是1隻蝦可以減1度電。」

陳貴光的夢想還不止於此,他想打造上層種電,中層種菜,下層養魚的「農漁電共生」模式,現已初步驗證成功,待未來大規模複製;此外,向陽也計畫發展儲電,把多發的電儲存下來,讓農地一地三用,為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盡一份心力。

(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