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央行第4波信用管制 建商公會反彈 將衝擊建築業健全發展

2021/12/17 08:19

對於央行第四次出手信用管制,將購地貸款降低從6成至5成、餘屋貸款降低從5成至4成,此舉直接衝擊建商購地計畫以及建案待售餘屋的資金壓力。(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對於央行第4次出手信用管制,將購地貸款降低從6成至5成、餘屋貸款降低從5成至4成,此舉直接衝擊建商購地計畫以及建案待售餘屋的資金壓力。

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房價上漲因素很多,不該通通看成是「炒房」,尤其這波房價走勢包括低利、資金以及台商回流等多重因素帶動,加上新蓋住宅是為了符合更高的耐震、消防法規,對於提升居住環境與住家品質有正面影響。

而且這波房價漲勢還包含造價漲、缺工等問題,讓成本加重3至5成,土地又因為競標而推升地價,不能都歸責建築業。

昨(16)日央行第4波信用管制,驟降土地貸款成數、餘屋貸款成數將嚴重影響建築業健全發展,甚至壓抑住宅供給端,妨礙建築業健全發展,將整體房市市場推向少數自有資金充沛型建商寡占,並非正面幫助。

此外,驟然限縮房貸成數形同「溯及既往」,造成購屋民眾突然出現資金缺口,更會造成買賣糾紛。尤其預售屋市場,興建期2至3年,會造成簽約與交屋時的房貸成數落差,民眾要用現金補足因央行信用管制而少掉的房貸成數金額。

居住正義不該建構在打擊房市

最後,楊玉全認為,房地產是「國民財富累積」與「投資效能效率」的表徵,應該正面看待,居住正義不應該建構在打擊房市就想要達成。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從央行最新的消費貸款餘額成長趨勢來看,新增住宅貸款年增率從今年6月的10.42%降到10月的9.37%,而建築融資也從今年初的18.7%降到15.25%’,顯見資金潮雖然洶湧,但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發力。

黃舒衛分析,雖然這次持續緊縮豪宅、多屋族、餘屋、購地貸款成數等措施未超出市場預期,雖然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項目與之前差異不大,政策可預期性高,但有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升息以及疫情的不確定性,國內更有內政部、財政部、地方政府的各類房市降溫措施,以及超額供給的疑慮,預期2022年會出現另一波獲利了結、預售屋換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