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北國際期貨線上論壇 聚焦後疫情時代發展與展望

2021/11/26 17:48

期貨公會主辦、臺灣期貨交易所協辦的2021台北國際期貨線上論壇今日登場。(期貨公會提供)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商業活動大幅減少,卻也衍生出新的商務模式,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商業活動逐漸復甦,經濟成長勢頭強勁,有鑑於此,由期貨公會主辦、臺灣期貨交易所協辦的2021台北國際期貨線上論壇,特以「後疫情時代期貨業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為主題,吸引業界積極參與。

此次論壇邀請期貨交易所經理黃定容、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亞洲區董事總經理Christopher Fix、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副總裁洪湘雅、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BMD)大中華區主任時天、康和期貨總經理王文浩、統一期貨總經理吳皇旗及新加坡輝立期貨總裁張賜政等國內外著名期貨交易所與期貨商代表,就未來趨勢及實務觀點分享觀點,希望藉此提升期貨業在後疫情時代服務實體經濟之效能,共吸引線上、線下100多位業界人士參與。

期貨公會理事長糜以雍理事長致詞時表示,期貨與網路的結合已成為一股不可抵檔的趨勢。疫情期間行情波動加劇,加上交易者對零接觸的數位服務需求大幅上升,促使原本疫情前數位轉型已較其它產業快速的期貨業,於疫情期間的數位發展得以進一步加快,截至今年10月份,國內期貨市場電子下單的比例達95.77%,較其他金融市場之比重為高。

另以交易品種觀察,今年前10月小台指日均量達31.2萬口,較去年成長27.35%,同時也超越大台指(日均量18.8萬口),躍升為國內最大的指數期貨標的。個股期貨拜19檔小型個股期貨交易熱絡所賜,今年的交易量也創下佳績。甚至,臺灣期交所今年也在普惠金融、微小商品趨勢下推出小型電子期貨,並即將在年底上架小型金融期貨,可望為資金規模不同之族群,提供符合交易的多元化選項。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淑貞指出,去年,期貨交易已達3.4億口歷史新高,疫情帶來許多改變,因為要克服疫情帶來的距離,讓許多原來大家很擔心、不敢做的金融創新,都逐一實現。其中,期貨商在電子交易上的努力跟投資,讓交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帶動交易口數再創新高。

期貨網路下單已達95%

此外,經濟變化帶來的價格大幅波動,也正好是期貨發揮避險功能的時刻。目前,期貨網路下單已達95%,這就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未來,更可望創造更多不可能。

除了期許期貨商品多元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外,邱淑貞表示,金管會非常重視公平待客,希望期貨商審慎評估客戶是不是有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商品是否適合投資人,提供客戶可負擔且適合的商品,金管會推出的公平待客評核,期貨方面是兩年評鑑一次,就是希望大家落實執行。

邱淑貞強調,期貨是非常國際化的市場,希望未來台灣能發展出充滿國際化,又有台灣特色的期貨市場。

專題演講部分聚焦在4家期貨交易所因應疫情所採取的對策,包括持續推出新的產品(微小型、ESG、碳排放相關等)、制度(跨國合作、延長交易時段、擴大盤後交易適用範圍等)或其他(分流辦公、強化電子交易平台等)方面,透過歐、美、亞洲期貨交易所實務專家的演講,讓與會來賓充分瞭解各家交易所未來的發展輪廓。

綜合座談由期貨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鄭質榮主持,除了請教交易所代表,討論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行情可能趨於穩定,交易所如何維繫期貨交易動能的看法外,同時也邀請新加坡輝立期貨總裁張賜政分享跨國性期貨商集團,如何因應全球擴散的疫情衝擊以及所採取的經營策略;康和期貨總經理王文浩發表期貨商若須採居家或分流辦公,除對外要維持營運不中斷外,內部的交易/結算/風控/資安作業要如何保持正常作業;統一期貨總經理吳皇旗探討受疫情影響,市場參與者擴大以及年輕化,對期貨商的機會與挑戰等議題。

期貨公會表示,透過今天7位專家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期貨業面對疫情所採取的具體作為以及日後發展的方向,也非常歡迎業界人士有更多想法與做法注入期貨產業鏈,創造更多商機,為實體經濟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