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世界要擺脫對台晶片依賴?日經:勢必做出「犧牲」

2021/04/14 14:05

半導體行業協會本月1項調查指出,若台灣停止生產晶片長達1年的時間,全球電子產業營收恐損失49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本月1項調查指出,若台灣停止生產晶片長達1年的時間,全球電子產業營收恐損失49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與此同時,拜登卻希望讓半導體供應更具彈性。《日經》則再次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於全球的重要性,質疑世界是否能承擔「依賴台灣晶片」的後果。

拜登週一(12日)在1場虛擬高峰會上表達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願景,與會者包括受晶片短缺所擾的各大半導體公司,而具有扎實晶片製造技術的台灣,更成為這場會議的焦點。

拜登在會議上敦促國會通過他的計畫,向美國半導體產業投資500億美元,擴大美國在晶片產業的影響力,並稱美國「將再次領導全世界」,同時希望全球供應鏈更有彈性。但《日經》指出,要讓晶片產業擺脫對台灣的依賴,恐得承受一定的代價,勢必得做出「犧牲」。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本月公佈1份報告,點出全球對台灣晶片產業的嚴重依賴。根據調查,若台灣有長達1年的時間完全關閉半導體產線,這將使全球電子設備產業每年損失4900億美元的營收。

根據英國研究公司Omdia對電子市場規模的計算,4900億美元的數字相當於去年全球電子業總銷售額2.4兆美元的20%。集邦科技(TrendForce)也估計,台灣約控制全球64%的晶圓代工市場,其中台積電就掌握過半市佔。

《日經》指出,這意味著若台灣的晶片受到阻斷,像是來自中國的壓力,都將使全球相關供應鏈出現波動。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統計,台灣、南韓合計佔全球半導體43%的產能,反觀美國市佔在過去20年下降7個百分點至12%,已被中國(市佔15%)超越。

SIA報告指出,美國需耗費3500至4200億美元,來打造能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相較之下,中國則須投資1750億至2500億美元。若這些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上揚35至65%。

此外,當晶片需求回到正常水平時,業界還恐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與目前的短缺情況相比,供應過剩的成本及風險恐帶來更大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