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新疆棉民族主義恐燒到中國品牌 沒大牌代言、難跨足海外

2021/04/09 21:50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Nathaniel Taplin指出,中國針對新疆棉抵制外國品牌的浪潮恐不利於中國的服裝公司,相關後果包括難以跨足海外市場,和難以得到外國名人、頂尖運動明星的支持等。圖為棉花示意圖。(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名服裝企業如H&M、Nike、Adidas等因曾稱拒用中國新疆棉,而遭多個中國明星解約、網路民眾抵制,但《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Nathaniel Taplin指出,中國抵制外國品牌的浪潮恐不利於中國的服裝公司,相關後果包括難以跨足海外市場,和難以得到外國名人、頂尖運動明星的支持等。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Taplin在其專文〈對新疆的激躍民族主義,也是中國品牌的風險〉(Hyper-Nationalism on Xinjiang Poses Risks for Chinese Brands, Too)中稱,H&M、Nike、Adidas等不使用中國新疆棉的國際品牌,已成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目標,而此狀況恐造成品牌重大損失。以Nike而言,該公司在大中華區截至今年2月的季度營收,按年大增42%,北美則年減11%。

Taplin指出,幾乎每個主要國際時尚品牌,都希望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它們很難在克服新疆政治議題的同時,和西方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保持一致,且國際品牌們還面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可能遭抵制)的壓力。

但Taplin也稱,從長遠來看,中國品牌在新疆棉問題上,也面臨很大的風險。雖然當前的華為和字節跳動等科技公司,都能藉依靠國內市場而承受失去印度、西方市場的損失,在同樣邏輯下,若中國的時裝企業因和拘留營有關,而在未來難以得到海外市場注意,和難以得到外國名人、頂尖運動明星的支持等,也都會被認為是即將付出的代價。

Taplin表示,中國服裝品牌還有其他風險,如希望取代Nike、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知名品牌的中國品牌,也可能遭遇困境,因為美國消費者即可能因新疆問題,想起美國在二戰時期的日本人拘留營,或迫使印第安原住民強制性人口遷移的「眼淚之路」(Trail of Tears),而許多美國人對這些歷史深感慚愧和厭惡。

Taplin最後稱,任何存在夠久、以至於能見證中國國內情緒變化的中國品牌,將在未來發現新疆棉對於他們的消費者,或消費者的後代,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