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生產物價指數飆33個月新高 恐加深全球通膨風險

2021/04/09 14:18

中國3月的生產物價指數 (PPI)飆至近3年來新高,恐掀起通膨波動、進而增加全球風險。(歐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數個月的通貨緊縮過後,全球通膨預期上升,石油、銅、農產品等價格皆在上漲,中國3月的生產物價指數(PPI)飆至近3年來新高,恐掀起通膨波動、進而增加全球風險。

《彭博》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今表示3月PPI較去年同期上升4.4%,來到2018年7月以來最高,高於彭博調查經濟學家預期中值的3.6%,也比2月的1.7%增幅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2個月下跌後,年增0.4%。

彭博經濟學家David Qu表示,中國3月通膨率的上升動力存在明顯分歧,與商品相關價格是主要驅動力,而與家庭需求相關價格則持平。這代表工業公司將從較高價格中受益,同時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恢復。

最新數據顯示,工廠價格上漲意味著更高的利潤、償債能力,而今年前2個月的工業利潤皆比去年同期高。然而到3月,工業公司的購買價格漲幅甚至超過產品的價格,若此趨勢繼續,恐將擠壓利潤。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駐新加坡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學家Zhou Hao表示,中國製造業復甦很快,但消費反彈速度不理想、拖累服務業復甦,意味製造業將繼續推動經濟、服務業將扯後腿,未來2、3個月內,PPI增幅可能超過7%。

而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中國物價上漲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膨、帶給金融市場更多動盪。由於世界經濟強勁復甦、貨運成本飛漲、美國大規模刺激措施,通膨風險已在增加。澳盛銀行研究中心(ANZ Research)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表示,中國PPI與美國CPI呈高度正相關,中國PPI高於預期,可能影響市場判斷美國和全球通膨壓力,因此不該小看。

中國決策者也已注意到此現象,副總理劉鶴掌握的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本週呼籲努力穩定價格,週四晚間會議的1份聲明也說當局應該密切關注商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