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砸錢也難超越 台積電叫陣英特爾

2021/04/06 08:15

美國、歐洲皆注意到晶片製造過度依賴亞洲的問題,並以國安為由高喊「晶片自製」。(路透)

台韓晶片產能 將成21世紀的戰略要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來全球晶片大缺貨,缺貨、漲價消息滿天飛,半導體產業供不應求,包括美國、歐洲皆注意到晶片製造過度依賴亞洲的問題,並以國安為由高喊「晶片自製」;包括中國、歐洲、美國及日本政府皆打算透過補貼或建新廠,然而這也引發市場擔心,如果皆實現,是否會點燃晶片產能過剩的危機?

從2020年疫情爆發後,從消費性電子產品到車用晶片,接連面臨嚴重缺貨,美國、日本、德國政府罕見向台灣求援。當時外媒大量報導,世界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程度,已經達到危險等級;經濟學人也指,台韓掌握的晶片產能,將取代原油及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荷莫茲海峽」。

美歐日等政府對此感到不安,打算提高國內自主製造晶片的能力,以擺脫對台積電、三星等亞洲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在美國總統拜登最新公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提案當中,也包括投資美國半導體產業500億美元,以補貼國內晶片製造和研發。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和歐洲企業不斷以效率之名,將晶片製造外包給台灣、南韓廠商,以低廉的價格將晶片提供給全球數十億人口,現在卻改口說要自製晶片。當每個國家都想要打造自己的晶片廠,分析師形容,這就像是從原本全球互相連結,變成到處都是垂直的單一孤島。

英特爾2021年3月宣布IDM 2.0策略,將投資約200億美元於美國設先進晶圓廠。(路透)

各國競相建晶圓廠 恐重演供過於求慘況

英特爾2021年3月宣布IDM 2.0策略,將投資約200億美元於美國設先進晶圓廠,並新設獨立的晶圓代工部門,消息震驚市場,拖累台積電股價;在此之前,台積電也傳出計劃斥36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蓋6座晶圓廠;三星也打算在德州斥資170億美元設立新晶圓廠,擴增代工產線。

根據國內外消息,台積電在美國蓋6新廠消息若成真,總月產能可達10萬片以上;三星新廠傳將都是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月產能最高可達7萬片;從英特爾投資金額來看,新廠估計月產能約落在3萬片。

另外,包括佳能、東京威力科創和迪恩士(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等3家日企,也將與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合作,攜手研發2奈米製程;甚至連印度也不惜砸重金吸引業者到當地設廠。更不用說,中國過去10年來,不斷大力補貼國內晶片產業,也是希望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在2019年設立2期大基金,規模達290億美元。

有分析師就警告,在各國不斷競逐之下,晶片製造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屆時價格將崩跌,恐怕將重演1980年代晶片價格崩跌的情況,從澳洲到南非都有晶片工廠倒閉。又或者類似2010年代全球面板業,也曾經歷過慘痛的產能過剩洗禮。台灣「面板五虎」在2000年左右曾經叱吒市場,但在2011-2012年間,中國挾大量補貼扶植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崛起,過程中產能過剩、價格崩跌,使台日韓業者節節敗退。

分析師警告,在各國不斷競逐之下,晶片製造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矽晶片示意圖。(彭博)

中國造芯運動 將步上鋼、鋁產能過剩

多年來,晶片業恐迎來產能過剩危機的說法不絕於耳,這次也不例外,但這裡所指的應是成熟製程,尤其在中國「造芯」運動明顯過熱,CSIS中國專家甘思德就指出,包括晶片在內中國發展模式常強調「超前佈署」,希望需求最終會趕上供應,但若不如預期,恐將走上鋼鐵和鋁業產能過剩的老路。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也提到,成熟製程如28奈米現在看似缺貨,但只是因疫情、美中貿易紛爭造成一時供應緊縮,實際上全球產能仍供過於求;他指出,包括疫情、數位轉型加速、及美中貿易戰效應等因素,導致28奈米出現「重複下單」狀況。

2021年車用晶片荒喊得轟轟烈烈,美日德政府向台灣求援,從豐田到福斯、福特幾乎所有大型車廠皆面臨停工窘境,但追根究柢,問題還是來自汽車業信奉及時生產系統(just-in-time, JIT)、零庫存生產的做法,才會在2020年疫情下取消訂單,後來就無法把晶片追回來。

這次所謂的「晶片荒」,大部份集中在汽車產業。華爾街日報指出,要解決眼下車用晶片缺貨,有幾種方式,1種是提高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但會導致每年產生數百億美元的成本。另1種則是建立起超過需求水平的生產能力,但一旦晶片製造廠開工率不足或產能閒置,代價也將十分高昂,端看各國政府怎麼去回應和取捨。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近日向客戶發信,除了宣布價格折讓延後4季之外,還提到3年投資1000億美元。(法新社)

晶片製造門檻高 砸錢未必能解決

如果晶片業遭逢產能過剩的危機,首當其衝的將是二線晶圓廠,勢必將迎來慘痛的虧損、重整或被併購的過程。至於2021年美日歐甚至台韓廠的擴產,都是針對先進製程,也就是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5G等的高端運算,未來確切的需求到底有多大,目前仍難以估計,但在美國封鎖10奈米以下設備出口中國的情況下,幾乎底定中國很難吃到這塊大餅。

而且晶片製造業門檻高,單靠政府砸錢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而且也沒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無論是晶片製造建廠和購置設備,都需要好幾年時間,而且在技術追趕方面,絕對不只是錢的問題。根據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的數據,英特爾過去10年每年研發支出平均是台積電的近6倍,然而在最先進製程方面,英特爾仍落後台積電。

包括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及日廠紛紛擴大投資建新廠,主要還是為了維持自身優勢,競逐在高階晶片的領導地位。英特爾CEO季辛格接受BBC專訪時,對80%晶片在亞洲生產「不太滿意」,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近日則向客戶發信,除了宣布價格折讓延後4季之外,還提到3年投資1000億美元,頗有跟英特爾的200億美元叫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