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中對抗持續 王健全:台灣爭取美方信任才可能有BTA

2021/03/23 16:33

經濟部與KPMG(安侯建業)今舉辦研討會。(記者巫其倫攝)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美中對抗持續,加上疫情、RCEP等因素影響,台灣供應鏈的全球布局至關重要。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要按部就班,要先釋放善意給美國,若贏得美國拜登政府信任,台美才可能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KPMG合辦「2021永續投資前進全球市場交流研討會」,王健全表示,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去年3.11%,今年上看4.64%,可見台灣在這波美中科技戰、疫情以及RCEP挑戰下,仍具有優勢。

他認為,拜登當選後,預料美中科技戰還是會持續,繼續「打群架方式」,拉攏民主國家與中國抗衡,態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背後原因在於科技為美國的核心利益,70%民調認為中國是美國嚴峻的競爭對手。

他強調,美中科技戰後涉及供應鏈的重組,特別是在科技業5G、AI的去中化,傳統產業領域包括石化、鋼鐵、機械、紡織等部分留在中國,部分則會往東協移動。其次,接近目標市場的「短鏈」持續成為主流,美中科技戰也帶動了不少台商回台投資。

但他坦言,RCEP簽署對台灣來說短期的影響不大,但中長期可能會導致台灣產業外移、經貿談判人才斷層,以及法規缺乏國際接軌。他建議,台商企業於海外布局時,在有關抵銷關稅的不利影響、加速產業升級和尋求產品差異化吸收關稅增加的衝擊、加強和美國合作以促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均是重要的因應策略。

他也認為,台灣要按部就班,先釋放善意給美國,若贏得美國拜登政府信任,可以先從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經濟合作協定(ECA),深化雙方關係,最後台美才可能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

他進一步說,台灣應發展品牌,打造生態系,透過雙向投資,鏈結美國AI、5G新興科技,併以東協、中國為市場;展望台灣未來布局,目前第一波以引導台商回台,第二波就是要帶領產業升級,第三波則是目標成為亞太高階製程中心。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張銘斌則說,美中貿易衝突加上疫情的兩波影響下,已造成國際供應鏈結構性轉變,在企業經營上碰到很大的衝擊與挑戰,尤其是翻轉投資布局的思維與策略,從「全球化」轉為「區域化」、「在地化」。

KPMG會計師陳彩凰也說,面對美中貿易戰延燒,加上疫情等重大事件,均使台商重新思考調整集團供應鏈布局,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海外布局無法直接完全複製過去投資經驗去進行跨境管理,台商須注意各項細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