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灣鳳梨遭禁 《南早》社論:中、台貿易穩定的日子已結束

2021/03/01 19:42

《南華早報》政治經濟新聞編輯周昕警告,中國對台灣的「鳳梨禁令」,恐將決定未來幾年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圖為台灣鳳梨。(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日前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消息引起台灣社會譁然,並擔心中國可進一步暫停進口其他農產品,《南華早報》政治經濟新聞編輯周昕也警告,中國對台灣的「鳳梨禁令」,恐將決定未來幾年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雖然台灣和中國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但禁令可能預示,雙方間能維持穩定貿易關係的日子已結束。

《南華早報》政治經濟新聞編輯周昕今(1)在其評論中指出,中國日前以在台灣進口鳳梨中,發現有害生物為由,暫停進口台灣鳳梨,而台灣當局的反應,則是將中國的行為,視為有計劃地對台灣發動經濟戰爭的政治舉動,無論雙方動機為何,台灣和中國間隨後發生的爭執,都顯示雙方彼此的善意都已耗盡,而台灣、中國間的不信任,也正在損害兩者過去牢固的貿易聯繫。

周昕表示,中國當局曾希望,其跟台灣間的貿易,能為兩方的統一鋪平道路,中國並在2005年釋出善意,向台灣水果開放中國市場。然而,中國、台灣間緊密的經濟聯繫,並沒有說服台灣人相信─尤其是自台灣總統蔡英文2016年起執政以來─統一是個好主意。

周昕稱,對中國的鷹派觀察家而言,現在正是中國放棄藉貿易來培養善意,並開始向台灣展示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時候。其結果是,中國對台灣的「鳳梨禁令」,可能將決定未來幾年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

周昕更認為,在最壞情況下,中、台間的爭執恐升級為全面的貿易戰,中國可能增加禁止進口台灣產品的數量,台灣則可能以限制對中國出口半導體等產品回應。不過,周昕也表示前述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中國一直在淡化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的政治含義,而在回應台灣對「鳳梨禁令」作出的反應上,中國官媒也很克制。中國當局知道,若其舉動被視為正在「霸凌」台灣,那只會幫助蔡英文提高知名度,和推進實行其包括經濟逐步擺脫中國在內的政策。

周昕也舉出,中國和香港共佔台灣貿易出口總額的44%,若沒有兩岸貿易帶來的貿易順差,台灣去年的經濟恐會出現赤字,因此台灣和中國的衝突升級,也不符合台灣利益。

但周昕仍稱,台灣和中國間,擁有穩定貿易關係的日子可能已經結束,而中國的鳳梨禁令,便可能是中、台貿易惡化的壞兆頭,其恐引領台灣海峽的貿易關係,陷入波濤洶湧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