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不再以商促變 後梅克爾時代的德國將對中轉趨強硬

2021/01/05 17:15

執政15年的梅克爾即將卸任,她是德國以商促變政策的靈魂人物。(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德國經濟部上月以「嚴重威脅公共秩序與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企收購一家員工145人、專精衛星、5G與雷達技術的德國小公司IMST,一名德國官員說,所出售的是中國亟欲填補的關鍵技術,「這不僅關乎武器,也是攸關高科技—德國是世界領袖的部門」。金融時報指出,這起事件顯示德中關係間日益升高的不信任,也是德國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對中政策的重要方向指標。

報導說,執政15年的梅克爾體現的是西方對中友好的舊理想;該原則認為深化與西方的經貿關係將促使北京政治轉向自由主義,並接受西方價值。「以商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多年來是德國政策的鐵律。

然而現在許多德國人認為此路線日益過時。梅克爾的執政聯盟社會民主黨外交政策發言人史密德(Nils Schmid)說,儘管梅克爾陣營無意改變,但在她卸任後,絕對會有更堅定的對中路線。

此外,當前歐盟對所謂「專制強權」的影響力越來越警覺,並疾呼與美國拜登政府結盟,研究機構榮鼎集團柏林分析師巴金(Noah Barkin)指出,「民主國家間將針對威權政體,不管是中國、俄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威脅進行討論,如果德國要參與該討論,將感到來自盟國龐大壓力,要求其更大發聲、更強有力的對中路線」。

史密德也說:「德國需要一個真實的中國外交政策—不僅是商業導向的政策。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外交政策與大企業的商業利益脫鉤」。有意爭取梅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梅爾茲(Friedrich Merz),對中國採取更鷹派的立場,他說:「我們處理的是一個更宏大的外交政策。中國有歐洲戰略,我們可有中國戰略?」

報導說,然而,只要梅克爾仍在位,任何政策的改弦易轍似乎不可能。柏林一名外交關說:「最大的約制是梅克爾本人。制度已然啟動,現在人人都在看梅克爾願意放手多少」。巴金說:「不管未來誰取代梅克爾,下一屆德國政府可能包含綠黨,該黨是對中國最鷹派的德國政黨,且非常關注人權議題」,他表示:「如果他們進入德國政府,將改變政府的對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