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2020流年不利?彭博專欄點出中國犯下的「3大錯誤」

2020/12/30 16:14

雖然中國對付疫情、經濟復甦有成,2020年依然犯下了3大錯誤。(美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今年初自中國爆發,彭博專欄作家任淑莉(Shuli Ren)撰文指出,雖然很多人可能不滿中國,但不得不佩服北京當局的措施,不僅嚴厲實行防疫措施,央行也不採零利率捷徑來振興經濟,現在中國不僅大體復甦,也吸引追逐高殖利率的外國人購買中國資產。然而,她認為中國2020年依然犯下了3大錯誤。

低估K型反彈
肺炎剛流行開始數月,全世界就迅速意識到這場疫情透過多種方式加劇收入不平等,像是科技業得以在家上班、繼續賺錢,實體店面、餐飲企業則被迫關閉,形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K型復甦。經濟統計數據也顯示,製造業迅速反彈,而反映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零售業落後好幾個月;奢侈品表現良好,豪車銷售迅速、香奈兒(Chanel)和路易威登(LV)甚至漲價。

然而中國各城市仍有超過1億7千萬名民工,多為建築、製造業、服務業,在大流行期間不僅沒有工作,也領不到失業證明。但對北京而言,他們並非失業無業,因為「總是可以回家耕田」。中國追求的涓滴經濟學使得企業和工廠救濟優先於底層人民,然而缺乏社會安全網可能會永久削弱家庭的信心,當局轉變為消費社會的目標正受阻礙。

整肅大型企業
美國因疫情仍深陷水深火熱中,但種種情況卻有利於中國概念投資:弱美元使人民幣更具吸引力、國債殖利率利差創歷史新高、一波中國獨角獸IPO等。然而,壓制螞蟻集團上市、要求業務更改等等行動已使投資者不安。市場尤其注意的是,這恐怕並非純粹監管問題,而是因馬雲直言批評中國金融體系、銀行如當舖等等言論。

該事件顯示出中共高層願意為了維護顏面而一夕翻臉,同時也在告訴億萬富豪們可以賺錢但不許出聲。如全球負債最高的開發商恆大集團債務已構成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主席許家印仍然能倖免,習近平10月訪問深圳、兩人見面的1個月後,深圳市政府便又提供恆大集團資金來源。

債務違約處理不當
馬雲事件也可看出中國制度的雙標現象,民營企業受嚴格監管,國企則安心坐擁大量資源。但今年9月開始出現的國企違約潮不僅如此,中國國企早在2015年就開始違約,但這波疫情中的違約潮是第一批考驗市場規則的企業。

違約本身並非不可接受,這本來就是投資承擔的風險之一,但市場開始懷疑國企會在債權人移交法院前將核心資產先轉移他手,如遼寧華晨汽車、河南永城煤電、北京紫光集團都依此模式後才出現違約。

然而這勸退了外國投資人,通常外國買家很樂意購買中國國企的人民幣債券,因利息高於其離岸美元債券。今年外資證券投資仍大量湧入,有望超越市級商業銀行成為第2大中國國債買家,但便是因為違約事件而很大程度上遠離企業債市。

除此之外,虧損公司仍能獲得AAA評級、利差不足以區分優良債與高風險債,還有中國政府會介入救援任何國企的「隱性擔保」,都是中國債市的扭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