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何清漣:全球第五次製造業轉移無可挽回 中國經濟繁榮已盡

2020/10/27 16:06

何清漣認為全球製造業第5次轉移已啟動,中國經濟繁華已盡。(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紅色滲透」一書作者、中國經濟社會問題專家何清漣指出,10月20日近千名中國技術人員欲前往越南打工,是「全球第五次製造業大轉移的一個小鏡頭」,亦即「中國的經濟繁華盡褪、投資環境劣化、代工時代已成歷史的縮影」。

何清漣在自由亞洲電台撰文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時,曾有10萬越南新娘嫁入中國,從2016年初至2019年11月,越南查獲1200餘起偷渡案件,逮捕4400多名偷渡客,而偷渡主要集中在越南與柬埔寨、寮國與中國邊界,其中,中國佔75%,亦即直至去年,還是越南人偷渡至中國打工。

該文指出,如今「中國經濟繁榮已盡」,尤其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中國失去90%外貿訂單,工廠紛紛關門,原本嚴重的失業更是雪上加霜,7月19日21名中國公民非法進入越南被捕,將因非法從事打工遭遣返,有中國網友說,現今中國人需偷渡越南打工,「給厲害國丟人了」。

何清漣說,其實中國世界工廠的產業外移早在5-7年前就開始了,而美中貿易戰加速了全球產業鏈重置的進程。這股剛開始的全球第五次製造業大轉移原因在於製造業面臨產業升級,以及遷移導致的全要素生產率下降。

她提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歷長達20多年的經濟高速成長,中國出口連年以25%速度飆漲,1990年中國製造業只佔全球3%,2019佔市場一半,1990年中國出口僅佔全球2%,2017年躍升至14%,「這種全球獨一無二的快速崛起,使中國朝野失去了對全球貿易格局的理性思維」,鑄下錯估形式,以為自己還有成本優勢的錯誤。

她指出,中國從來沒有「雙贏」概念,並制定限制外資併購的政策。2006年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規定」,限制外資收購「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企業,嚴重妨礙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2008年中國推出「兩稅合一」政策,加大外資成本,與此同時,外商投資必須付出企業監管成本(意指政策、法律不透明而引發的費用與損失)與外部成本(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商業信用等),令外商不滿。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146億人民幣,與2011年的5087億,6年暴跌57.8%。

她也指出,中國用「市場換取技術」為名,長期對外企的知識產權巧取豪奪,終至使智慧財產權成為美國對中發動貿易佔的主因之一。而正好此際,越南開始改革開放,並引入外資驅動經濟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