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北京幕後操縱中企併購交易 歐盟大動作防堵新規11日生效

2020/10/01 17:57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為了防堵中國政府幕後操縱中企海外併購交易、以掠奪歐洲先進技術,歐盟從10月11日起生效的新規將開始填補過去沒有強力審查的缺口,將大動作警示交易潛在國安風險。(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歐洲顧問機構最新研究顯示,過去10年,在遍布歐洲的一波波收購潮中,中國政府一直在幕後深度介入,尤其涉及如半導體晶片等先進技術的併購交易;為了填補歐洲各國過去缺乏強有力機構(如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可審查及封殺交易的漏洞,歐盟從10月11日起生效的新規將開始填補這一缺口。

歐盟大動作將透過從10月11日起生效的新規,開始防堵中國政府透過國企及國有資本操縱海外併購交易、以掠奪外國尖端科技的這一漏洞,新規將會提出外國投資可能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後果,「中國是(防範)首要目標」。

報導說,歐盟官員正施壓成員國,應確保它們的企業不會在武漢肺炎大流行造成經濟萎縮之際被賤賣;批評人士表示,10年前歐債危機期間,歐元區國家就發生了這種情況。

中國政府往往透過中企本身多重所有制、複雜的股權結構、以及通過歐洲子公司進行的交易,藉以隱藏中國國家影響主導投資併購案的事實。

荷蘭顧問機構Datenna研究發現,中國2010年以來在歐洲的650件投資案中,中國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高度或中度介入高達40%交易,包括一些涉及先進技術的併購交易;包括有160件併購交易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重大影響,另外100件併購交易受到中等程度的影響。

例如,荷蘭飛利浦電子分拆出來「Anteryon Optical Solutions」,為相機和機器人生產數位設備業務,蘇州晶方半導體子公司2019年以3200萬歐元收購了Anteryon的73%股份;Datenna分析,此交易的中國買家是由多層相互關聯的股東所控制,終極控制權是掌握在中國國有實體手中。

中共總書記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收緊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控制,使辨識中國國家對中企的影響力的難度提高。中共中央最近就表示,要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實現黨對民營經濟的領導。

報導指出,多年來,北京藏身幕後介入中企在歐洲收購交易,幾乎沒有引發嚴密審視;歐盟監管機構歐洲審計法院的9月告中指出,有關中國直接投資的官方資訊「不及時……支離破碎且不完整」、中國投資是「數據黑洞」。

追蹤中國在歐洲金流的私人研究人員先前發現,以金額來衡量,已宣布收購案中,有超過一半背後涉及中國國有企業。例如,中國化工集團2015年以79億美元收購義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集團(Pirelli & C.),明顯是中國國企進行的交易。

另外,中資收購了一些領先的歐洲高科技公司,比如2017年收購的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