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三倍券前世今生 高官爭績效庶民搶便宜

2020/07/26 08:50

行政院「振興三倍券」於7月15日正式上路。(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行政院「振興三倍券」於7月15日正式上路,由於適逢暑假旅遊旺季,加上業者加碼,經濟部預期,可望創造1000億元消費效益。說到三倍券,不少人一定會想到10年前馬政府曾舉債856.53億元推出的「消費券」,不過根據國發會事後發表報告,消費券對當年GDP貢獻不如預期,且也未能帶來乘數效果,如理想般地提升經濟成長。

2009年1月19日馬英九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回顧當時的背景,全球遭受金融海嘯衝擊,歐美、日本等經濟體成長動能迅速減弱,在海外需求急遽萎縮之下,政府為了避免企業陷入收入減少、倒閉、失業暴增的循環,須迅速採取振興經濟的措施。

2009年馬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圖為民眾到郵局領取。(資料照)

一開始,有關刺激經濟的可行做法,當時的政府也曾考慮過發放消費券、現金、減稅等政策手段,不過考量到在景氣不佳、大眾對經濟普遍失去信心的情況下,發放現金、減稅料將多轉為儲蓄,比較難達成刺激消費、增加國民所得的效果。

後來決定發放消費券金額為每人3600元,張數限縮在9張,分別為面額500元的6張、200元的3張,同樣包括不找零、限時使用等設計,並選在農曆春節前發放,希望能讓民眾在一定期間內加碼使用;而在消費券的發放方面,則設計成第1階段,仿造選舉模式的統一發放,以及第2階段,尚未領取者在指定郵局個別領取。

當時每人消費券發放金額為3600元,面額500元的6張、200元的3張。(資料照)

消費券政策被當時的政府認為是克服消費意願低落的一帖良藥,可以藉此提高民間消費,國發會原本初步估計,發放消費券857億元,經由乘數作用,可讓實質經濟成長率提升0.64個百分點。

不過,根據2009年10月國發會「振興經濟消費券執行相關統計及影響評估報告」,事後調查及模擬分析的結果顯示,消費券政策對2009年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約為0.28個百分點到0.43個百分點之間,效果不如預期,且僅達預測值的4-6成。

審計部在同年審核報告中的審核意見也指出,根據國發會報告及調查,高達72.07%民眾,不會因有消費券購買較貴或較多商品,替代效果偏高、加碼消費效果並未顯現;另外,消費券發行3個多月後,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券兌付就已高達8成,顯示消費券未能多次流通,乘數效果有限。

根據事後報告,消費券政策對2009年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不如預期。圖為2008年行政院記者會公布消費券樣張。(資料照)

消費券是因應經濟衰退時,政府短期的救急措施。除了提升經濟成長之外,消費券也可能帶來提振消費信心、協助弱勢族群度過艱困時期等效益;不過,由於計量模型之限制,如帶動產業生產、提振消費信心等無法精準量化的因素,則未納入評估。

值得一提的是,國發會報告也指出,根據模擬分析的結果,在消費券政策下,受益最大的產業依序為商品買賣、電子產品、運輸倉儲通信、教育醫療服務,以及飲食及旅館服務。

問券調查的結果也顯示,約有半數民眾表示,會被商家推出促銷活動、消費券的折扣優惠吸引,提高購物慾望;另外,有86%以上的民眾表示,使用消費券時,會搭配現金或刷卡加碼消費,平均1名受訪者的加碼幅度約為3854元。

消費券是因應經濟衰退時,政府短期的救急措施。圖為2009年民眾至消費券發放所領取消費券。(資料照)

總結2009年發放消費券的結果,有替代效果偏高、乘數效果有限的2大問題,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經濟成長效益。而這一次,行政院為了記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讓民眾透過「付1千元換3千元券」的方式發放振興三倍券,目的也就是希望減少替代效果、擴大乘數效果,至於成效如何則言之過早,有待後續調查報告進行分析。

無論是消費券、三倍券皆屬於短期政策,目的僅在刺激一段時間內的經濟成長,台灣雖然在防疫方面雖展現實力,但若美國等國外疫情擴大或甚至再度封城,使得重啟經濟的腳步延宕,台灣經濟勢必將再受衝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