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生產力增長停滯 專家指目前正是「製造業返美之時」

2020/07/10 20:41

有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生產力增長停滯,美國應趁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帶來的機會,投資自動化等高科技領域、培養相關技能勞工,和利用自身一流大學的研究資源,促美國的生產力超越中國,並得以真正將製造業遷回美國。(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主要執政方針是「美國製造」,其並已和中國發起貿易戰,促各大企業將供應鏈分散出中國,儘管企業不一定願意將製造遷回成本較高的美國,但有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生產力增長停滯,美國應趁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帶來的機會,投資自動化等高科技領域、培養相關技能勞工,和利用自身一流大學的研究資源,促美國的生產力超越中國,並得以真正將製造業遷回美國。

英國宏觀經濟和政治預測公司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Diana Choyleva投書《日經新聞》表示,當前的環境正是美國著手將製造遷移回國的時候。

Choyleva列舉各項讓企業將生產遷出中國的原因,包括中國的生產力增長正陷入停滯,甚至在疫情前,中國的移工遷徙狀況就開始疲軟,而中國製造的利潤率,也因薪資上漲面臨壓力。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課徵的關稅,也削弱了中國製造產品的競爭優勢。此外,因中國內部累積了大量壞帳,投資成本上漲也不可避免。

而在疫情重創需求,導致中國出口收入減少後,中國政府也無法再將銀行當作「提款機」,其結果是各企業很難維持規模經濟,但在以前,是規模經濟將中國推升為強力的出口平台。另在美中貿易衝突下,不斷變化的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也是造成供應鏈調整的原因之一。在科技領域如5G網路建設,也可見美中間的對抗。

且隨著美國在中國實施香港版國安法後,撤銷香港優惠貿易地位,和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各跨國公司和政府都意識到,應重新考慮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彈性,特別是在醫療、製藥等重要領域。

中國的製造業則雖然規模龐大,但擴張程度也有限,因為其他國家不會忍受國內的製造業進一步遷去中國,相對的,美國正處於吸引電氣機械和設備、木材加工和化工、橡膠和塑料、鐵路和船舶製造,和製藥商將生產遷至該國的最佳位置。

Choyleva指出,要激發供應鏈遷移潮,除了中國本身的脆弱性外,美國也需進行投資並提供誘因,如改善自動化生產的成本效益,以增進美國的生產力,和培養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光學傳感等領域的人才以推出更強大的計算設備。美國還需要以補貼,特別是補貼高科技領域以創造和中國競爭的環境,而台灣台積電承諾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價值130億美元的晶片工廠,就是成功的案例。

最後,美國還打算建立由民主國家組成的「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 EPN),以資安為由阻擋中國華為擴張其5G網路設備的市佔,並共享數位業務、能源和基礎設施的標準,其目的也旨在將全球供應鏈移出中國,在此環境下,加上美國對國內人才和技術的投資,美國將能吸引其製造商將生產遷回本國,並讓美國真正「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