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廉價機票成絕響 航空公司惡夢作不完

2020/07/13 08:00

IATA估計,全球航空業2020年淨虧損將達創紀錄的840億美元。圖為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1處電子看板顯示配戴口罩的訊息。(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創全球經濟,大批航空公司減班、裁員,等不到紓困的甚至如骨牌般倒下,很少產業能比航空業更慘。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全球航空業2020年淨虧損將達創紀錄的840億美元,平均每天損失2.3億美元。

全球航空公司今年淨損恐達840億美元

各國政府在疫情期間實施封鎖措施、祭出旅遊限制,以及大量害怕的旅客取消行程等,讓航空業迅速陷入低潮;倫敦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今年4月旅客流量下跌幅度高達97%,單月降幅創下195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

倫敦希斯洛機場今年4月旅客流量下跌幅度高達97%,機場休息區座位保持社交距離。(路透)

IATA在今年5月原本預估,全球旅客數量可望在2023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然而隨著第2波疫情再現,情況恐怕沒有如此樂觀;《經濟學人》指出,根據貿易機構的預測,如果沒有政府協助,全球700家航空公司當中,約只有30家有能力度過這場危機。

沒能獲得政府紓困的航空公司如骨牌般地倒下。今年3月英國廉航、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區域中短途航空公司弗萊比(Flybe)率先倒地,接著4月、5月維珍澳洲航空、哥倫比亞航空、南美航空也接連聲請破產保護。6月份亞洲航空傳出擬裁員3成、出售10%股份,國泰航空也宣布資本重組,墨西哥航空也於6月底聲請破產保護。

維珍、哥倫比亞、南美、墨西哥航空接連破產

今年3月,英國廉航、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區域中短途航空公司弗萊比(Flybe)率先破產。(法新社)

而那些獲得政府紓困的航空公司也並不好過,美國多家航空公司得到聯邦政府共約250億美元的紓困補助即將用罄;歐洲包括法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情況也差不多,全球主要航空公司仍不斷縮減規模。

按照過去亞洲SARS或南韓MERS的防疫經驗,航空公司多能從危機中快速復甦,然而這次情況不同,加上疫苗目前仍有不確定性,商務差旅恐怕不太可能在2021年恢復,而且企業在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後,出差預算料也將大幅縮減。

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國家商務旅行的次數已下降約1/3,且直到今日都未恢復。商務旅行管理人協會(ACTE)董事Leigh Bochicchio指出,儘管公司有相關預算,但人們已經習慣透過視訊會議談生意。很多公司已將活動永久轉為線上進行,另外,公司也害怕員工出差期間染病後續帶來的問題。

人們已經習慣透過視訊會議談生意,很多公司已將活動永久轉為線上進行。圖為新加坡樟宜機場1名旅客著防護衣。(歐新社)

今年民眾出國遊玩希望渺茫

一般民眾海外出遊恢復的速度則料會更慢。原因並不是人們不想出門,調查顯示,69%的美國人表示很懷念出國玩的日子,超過一半的中國受訪者也表示,待疫情過後將更常出國玩,但第2波疫情將預計將在2020年秋季擴散,人們出國的希望將更加渺茫,到了2021年國內旅遊將成為新常態。

航空公司祭出各項防疫措施,希望挽回消費者的信心,但所有機組人員皆身著防護衣,把所有旅客視為潛在感染者,見此畫面很難讓人完全放心搭機;另外,由於航空公司抱怨運力降低,使得多國政府放寬禁止販售中間座位等政策,也引起很大爭議。

航空公司祭出各項防疫措施,希望挽回消費者的信心。埃及航空機組人員使用消毒噴霧。(歐新社)

IATA歐洲區副總裁史瓦茲曼(Rafael Schvartzman)向法新社指出,儘管政府紓困挽救了成千上萬份工作,且讓航空公司得以繼續營運,但他擔心「最壞的時刻」還沒到,部份航空公司仰賴夏季出遊熱潮,來渡過冬天淡季,但今年將不會有夏天的旺季。

《華爾街日報》認為,傳統長途飛行的航空業受的苦可能不比廉航更少,主要因國際航線會比國內航線更晚開放;廉航致力在每條航線上達成收支平衡,但傳統航空則不同,主要營收來自關鍵航線上的豪華艙等,且如果少了跨大西洋業務,業務網路將只剩下獲利最少的部份。

由於豪華艙等大多是來自商務出差,目前看來比起觀光旅遊,商務出差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原來的水準,如果企業已經習慣虛擬會議,海外出差的需求也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對傳統航空業最大的困境是,最吸金的航線和旅客將最晚回歸。

疫情過後廉價機票將不復存在

《經濟學人》則估計,疫情過後廉價機票將不復存在,世界最大的3家廉航瑞安航空、威茲航空及亞洲航空,將發動價格戰將對手逼出歐洲及亞洲戰場,但不久後也將快速將疫情期間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分析師認為,機票價格甚至可能飆高至疫情前的2倍。

經濟學人估計,疫情過後廉價機票將不復存在。圖為吉隆坡第2國際機場的亞航飛機。(彭博)

另外,航空業最明顯的長期趨勢改變,可能是新的飛機需求大降,因為在疫情期間,超過5000架飛機永久停飛。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巨頭之1的波音將未來產量縮減一半,且取消未來10年2架新客機的開發計畫,波音目前已進行2輪裁員,總數近1.4萬人;空中巴士也決定將生產速度降低30%,並在2021夏季結束前裁員1.5萬人。

《經濟學人》指出,武漢肺炎疫情徹底暴露了全球化的脆弱性,尤其是在航空產業。未來航空業恐怕不能再依靠過去的模式獲得成長,而諷刺的是,改變航空業的不是激進的環保運動,而是微小的病毒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運作的結果。

各國邊境陸續解封,歐盟7月1日起也開放了15個安全國家旅客入境,美國、俄羅斯及巴西等因疫情控制情況不明,尚未被列入;多家航空公司也在7月宣布逐步復飛,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航線也陸續復航,不過從零想要恢復到正常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德國漢莎航空集團宣布,7月6日起恢復德國法蘭克福至中國南京的航線。(法新社)

(影片剪輯/記者林浥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