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銀行家觀點〉武漢肺炎大爆發 掀開全球經濟弱點

2020/04/08 15:39

武漢肺炎造成了全球前所未有的社會、商業及經濟損失。(示意圖,圖片由台灣銀行家提供,達志影像)

一場從中國開始蔓延的疫情,讓全球化下暢通無阻的商品與人員流動陷入停擺,令人意想不到的災難,造成全球社會經濟重大損失,未來各國勢必對於流動性問題、供應鏈是否分散的現實,找出一全新對策。

武漢肺炎疫情勢不可擋,將各地公衛危機集結為一場全球大災難。當下世界各國唇齒相依,中國這個生產與消費大國的災情,已讓過去暢通無阻的商品與人員流動陷入停滯,全球經濟勢必受損。各國政府都在分秒必爭地設法降低損失,企業則紛紛思考是否要從中國撤出產能。

在世界即將告別2019年之際,誰也不相信會爆發一場全球性的流行病。但3個月後,正式名稱為COVID-19的武漢肺炎卻造成了全球前所未有的社會、商業及經濟損失。封城措施只讓災區成為內地孤島,無法阻止疾病傳播到其他國家。如今國際旅遊元氣大傷,製造業供應鏈如履薄冰,2020年的全球經濟成長也相當堪憂。

這種病毒的特性與演化方向尚未探明,因此還無法確定疫情要到何時才會以何種方式得到控制,自然也難以合理估計全球將蒙受多大的經濟損失。然而,武漢肺炎其實揭露了當代經濟的許多根本性弱點,那就是各地聯繫過度緊密,以及全球嚴重仰賴中國。安聯集團(Allianz Group)估計,疫情與防疫將使全球貿易額每季減少3,2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中貿易戰的傷害根本九牛一毛,在金融危機過去十多年後,全球化再次受到最嚴厲的檢視。

全球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之際,觀察人士試圖用過去紀錄估計這場疫情的經濟衝擊;但2003年的SARS卻無法當成參考,因為該疾病雖然在全球感染了8,000多人,導致774人死亡,讓許多國家的經濟與人民心理受到重創;但當時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卻比現在低很多,其他國家受到的連帶影響也比現在小。然而,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GDP的貢獻從20年前的4%成長到現在的15%以上,而且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之一,更是主要的消費大國之一。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經濟真的都會感冒。

其中最明顯要屬東南亞,這些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彼此加強聯繫之後,如今已與中國工廠、企業、遊客密切相關。該地區的經濟顧問機構,東協加三總體經濟研究辦公室(ASEAN+3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估計,目前中國GDP成長將可能降低0.5%,而這將導致東協、中國、日本、南韓的整體表現降低0.4%。其中兩大原因就是東南亞的旅遊業蕭條,以及中國消費水準降低。澳洲經濟也嚴重依賴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品流向中國,外籍學生中約有38%是中國人。

此外,旅遊業也變得過分仰賴中國,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估計2017年中國人出國旅遊的支出超過2,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僅2,000萬,但預測機構IHS Markit估計,2018年的人次已成長至1.5億。在泰國跟日本,旅客中有30%是中國人,一旦禁止中國人入境,就會喪失大量營業額和工作機會。

航空業的需求也大幅萎縮,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在2月中估計,主要因為中國旅客減少等因素影響,亞太地區的航空公司可能總共損失278億美元;而且因為疫情蔓延太快,兩周後全球航空業的損失估計更是被迫提高到1,130億美元。隨著爆發疫情的地區增加,企業紛紛減少非必要的旅行,並取消同業大會、展覽以及其他聚會。許多評論者也指出,社群媒體會讓旅客連續好幾個月陷入恐慌,使旅遊需求更難復甦。

中國用「一帶一路」計畫成為了許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人,高調地輸入資金與勞工打造基礎建設。1月底的農曆假期結束之後,許多觀察人士指出,由於中國人無法進入該國,某些建設開始斷炊,就連中國的資產監理機關也承認計畫「出現困難」。例如尼泊爾的波卡拉國際機場(Pokhar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Airport)可能就會因為缺工而無法完成;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巴格達、印尼也有類似情況。

某些經濟體的處境更糟,持續一整年的政治動盪嚴重削弱了香港的地位;風災以及將營業稅升至10%的爭議改革,則明顯傷害了日本經濟,而且長達2年的美中貿易戰更是讓這個區域雪上加霜。許多其他地方的經濟也因為疫情蔓延,造成供應鏈中斷與延遲消費,一一爆發警訊。

全球經濟危機正在擴散中

在其他地區的感染率超過中國之後,國際市場開始關注疫情。麥肯錫估計,截至2月底,嚴重受影響的國家大約已占全球經濟的40%。至於美國股市則出現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但這次各國決策者要處理的不是金融體系失能,而是同時影響供需兩面的全球公衛危機。

此時人們都緊盯著各國央行期待降息,但某些觀察人士指出,降低借款成本無法讓疫區解除隔離,也不會修復供應鏈。而如果日常經濟活動可能會讓人染疫,民眾就會盡量放棄外出而宅在家裡。因此,聯準會雖然在3月初宣布緊急降息,市場反應卻不太熱烈。

因此要防止經濟走向停滯,甚至陷入衰退,就需要更全面的刺激措施。OECD估計今年的全球GDP成長率可能會從之前預期的2.9%降低到2.4%,它建議決策者支援弱勢家庭,援助直接受疫情衝擊的企業,避免經濟大失血。如今越來越多人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支出,設法抵銷封城與旅遊限制造成的傷害。

其中某些國家的確宣布了一系列援助計畫。感染人數前幾名的南韓,已經在3月初宣布要為企業與低收入家庭提供98億美元資金;日本則在首相安倍晉三要求全國停課之際,宣布一項新的補貼政策來協助上班的父母。歐洲疫情重災區義大利,則在籌劃刺激措施來援助該國過去幾年深陷壓力的經濟。根據彭博社(Bloom berg)估計,各國政府承諾或正在考慮的援助預算,截至3月初總計已高達540億美元。

此外,由於借款人難以還款,銀行業可能會陷入嚴重低迷。所以有人就認為,目前少催點款,總比大量客戶倒閉之後銀行呆帳激增要好。例如泰國銀行公會(Thai Bankers’Association)就宣布,旅遊業與零售業這類受到嚴重影響的行業,以及此時因失業而難以償還抵押貸款的客戶,還款寬限期可以向後延長一年;越南央行(State Bank of Vietnam)也在要求商業銀行讓借款人靈活支付貸款利息;而巴克萊銀行(Barclays)、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等英國銀行則主動聯絡客戶,為受疫情影響的借款人提供透支額度或緊急貸款。

疫情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布局

武漢肺炎點出中國對全球供應鏈有多重要。世界相當依賴中國的成品與半成品,HIS Markit的資料顯示,中國是第二大製造業產品進口國,2019年進口額1.7兆美元;同時也是最大出口國,出口額2.5兆美元。中國進行隔離之後,許多工人無法上工,連鎖衝擊到世界各地的生產線。例如全球第五大的汽車製造商現代(Hyundai)就因為中國製的零組件短缺,被迫暫停南韓的生產線。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2019年12月報告中的貨品貿易指標為95.5,低於基值100表示走勢低迷;但爆發武漢肺炎之後,如今WTO更是警告全球貿易將受到「重大」衝擊。蘋果公司的零件與消費都依賴中國,它目前估計已無法實現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目標。汽車、製藥、旅遊、零售、飲料等各行各業也都發布盈利預警。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供應鏈中斷與經濟活動減少將全面打擊財務表現,標普500公司今年的收益成長將進一步降低。

當代供應鏈非常複雜,往往橫跨多個地區,而且仰賴即時交貨。為了提高成本效率,它們必須調整作業流程,因而犧牲彈性,碰到武漢肺炎這種災難就難以因應。供應鏈長期中斷後,那些嚴重依賴中國的企業勢必會重新思考戰略布局。當然,某些企業因為連續幾年成本提高,以及美中貿易戰的高度不確定性,早就行動了,但這次的疫情可能會讓轉變更快發生。

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同時影響客服、經營、人資,讓許多董事會忙得焦頭爛額,此外也可能催生出史上最大的「在家工作」實驗。而且因為某些公司已經開始設法減輕違約造成的財務風險,司法界正在思考這類「不可抗力條款」(force majeure clauses)在未來幾年的適切性。而在企業設法從這種黑天鵝事件挽回損失的過程中,保險的角色將成為關注焦點。另外,之後很多公司將在管理時思考營運持續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s)。某些評論者認為,這次疫情將讓全球面對流動性有限、供應鏈分散的現實,因而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絕望的時代,也許很快就會讓第四次工業革命熱情擁抱新科技的態度,從科幻走入現實。

(本文摘自2020年04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撰文:Olga Rakhmanina,譯者為劉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