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選邊站?亞太電支持台灣大的「頻寬≠速度」

2020/04/06 11:49

圖右為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左為董事長呂芳銘。(記者王憶紅攝)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5G競標結束,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今日以資深電信人經驗分享他對「頻寬」數字背後的意涵。黃南仁指出,頻寬越大,理論上資料傳輸率愈快,但這並非唯一要件,在5G初期,比起各業者拚頻寬、速度,不如拚「穩定網路涵蓋」,讓消費者有感。

 5G競標後,台灣大與遠傳掀起「電信二雄」口水戰,其中,遠傳以標得的頻寬觀察,未來台灣只有電信二雄一說,掀起戰役。台灣大則以過多的頻寬不代表速度,且影響獲利,並以前2月獲利超前等,數度反擊。

 而在4G時代,跟台灣大租用網路的亞太電信,今日也發文支持台灣大的「頻寬≠速度」,引發市場人士認為,2家在5G時代也將攜手合作。

 在5G的黃金頻段3.5GHz中,台灣大標得60MHz,遠傳標得80MHz,中華電標下90MHz,台灣之星則為40MHz,而亞太電信僅在28GHz標得頻寬,在3.5GHz中則缺席,因此市場預估,5G時代,亞太電信仍將與台灣大合作。

 黃南仁指出,在5G商轉時,消費者考慮升級5G的因素,應該是希望享有穩定的網路涵蓋更勝於高速傳輸率。以目前台灣所標出的5G頻段屬中高頻,穿透力差,需更多的基站數量來補足涵蓋。在5G初期,若標得大頻寬,而基站數和密度不足, 那麼想像中5G的極速體驗,恐怕是空談。

 黃南仁表示,探究5G先進國家商轉經驗,「覆蓋率」、「資費價格」還有「與4G的差異性」是消費者最在意的3大要素,據通訊市場調查結果報告,消費者最常使用行動上網的地點超過八成在室內,所以室內網路涵蓋相當重要,然而,以目前台灣所標出的5G頻段屬中高頻,穿透力差、覆蓋範圍較小,因此5G初期,穩定的網路涵蓋品質,比侷限在特定熱點的「單點高速」來的重要,否則60MHz、80MHz 、90MHz的頻寬終究只是數字,並非一般用戶在5G初期最想要的差異性。

 黃南仁說,韓國5G電信商,每家至少擁有80MHz以上大頻寬,開台後多打著「5G比4G快100倍」宣傳口號,但理論值與實際值網速卻有高度落差。據RootMetrics 2019年12月網路狀態調查指出,南韓5G平均速度僅500-900Mbps,距離5G標準的理論速度相去甚遠,且只有理論值的0.3到0.5。如果以目前台灣業者所標得的90MHz、80MHz、60MHz的頻寬來看,實際佈建完成後的平均速度均在誤差範圍內,也有可能取得頻寬少的業者在部分地區的平均速度會高於頻寬取得多的業者。由南韓的例子即可了解,「頻寬」大小與「網速」快慢並非成絕對正比。

 黃南仁說, 據GSMA採計量經濟模型分析,自2010年起至2017年「頻譜價格對消費者的影響」的報告指出,頻譜取得成本過高是已開發國家減緩4G網路佈建和造成網路品質長期下降的主要原因。依過往頻譜釋照,4G時代政府分3次釋出,首次釋頻通常廝殺最激烈,總標金達1186.5億元,平均每MHz約4.39億元,接續第2次和第3次競標,各業者趨於冷靜,每MHz標金分別減少66.5%和50.5%。

 黃南仁也指出,在本次5G釋照後,未來2年政府也會再釋出頻譜,電信業者更應積蓄能量,思考其未來長期發展的通訊業務,隨著各階段的發展和用戶所需頻寬容量大小,再逐年擴充與更新設備的軟、硬體,而在5G初期,除了以合理且可以產生最大效益的資金比例取得適當足夠的頻譜外,更需要編列充裕的預算,提高網路涵蓋,進行網路優化,以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而在於中期繼續爭取性價比更好的頻譜,才是上策。

 黃南仁更強調,共頻共網已成國際趨勢,且可創造國家、消費者、業者多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