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首長早餐會》水利署長賴建信:292家回流台商建廠需用水 一滴都不缺

2020/01/13 07:30

相關影音

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解釋,近年已經開始進行水庫清淤計畫,以去年為例,整年度就清除了900萬立方公尺淤積,較過去一年400萬立方公尺多出2倍之多,讓水庫得以永續運用之餘,用水調配方面也沒有問題。(記者胡志愷攝)

全國有95座水庫,供給民生比較重要的大概是3座水庫,這3年我們針對13座水庫,檢討整個清淤的方案或是庫容維持的方案,以曾文水庫為例,過去水庫興建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水庫排沙的功能,導致每年差不多有560萬立方公尺的泥沙,很容易淤積在庫區裡面,若以傳統挖土機、陸上開挖的方式,挖土機陸上的挖出這個作業,因為它的成本比較高,對環保也有影響,運輸砂石的車輛行經於水庫積水區,對周邊民眾的交通也會有影響,所以水利署於2014年,在曾文水庫做了一條防淤隧道。所謂防淤隧道的概念是說,基本上所有的泥沙進來這個水庫,我們希望說進來的水庫,可以利用排洪的期間把它排出去,不會淤積在水庫裡面。但這個工程的困難度就相對比較高。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成功提高庫容

防淤隧道是建在壩底,靠近壩很近的地方。這個工程是由我們國人自型設計、規劃、施工,於2018年1月就已經完工,這個工程的規模相對比較大,而且它採用特殊的象鼻鋼管的工法,那完工之後,大概每年從上游來的泥沙,大概可以排出104萬立方公尺左右,這對於曾文水庫的庫容幫助是很大的。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完工之後,很多國外學者都對我們採用的這種設計,及克服施工困難度,感到高度興趣。所以我們也舉辦了世界的排沙的會議,世界各國排沙的專家也都來這個工程進行參觀,所以未來我們除了曾文水庫之外,目前也利用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在石門水庫,也是利用這個概念,在阿姆坪興建防淤隧道。所以整個水庫的防淤工作,若是能落實的話,要配合我們平常所採用的陸挖跟抽泥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水庫的淤積。

在過去3年裡面,我們也針對於北中南重要的水庫進行集水區總體檢,因為水庫泥沙要來的少或是不淤積,有賴於上游水土保持做好一點,那進來這個水庫的泥沙就會少。第2個方法是,泥沙一進到水庫,我們就設法不要讓他淤積。第3個部份是說,即便它進來到水庫,產生了淤積,我們擴大清除,所以在這幾年,我們水庫清淤工作的目標量,都比過去有加倍的努力。

過去全國大概一年清除大概400萬立方公尺左右的泥沙,水利署去年就清除了大概快900萬立方公尺,所以透過這樣的作為,我們水庫可以去持續的利用,那對於水資源的運用來講,也是更加的有幫助。

292家回流台商逐家盤點用水需求

目前台商回台投資或是我們行政院指導經濟部的3大投資方案,我們現在都有跟相關的審核單位去做密切的對接。到目前為止大概有292家的台商回來,總需要的水量,水利署逐步地去盤點,每一家廠商所需要的水量,在我們現在的水資源供應裡面都是沒有問題的。這個都是逐案去審查,那為甚什麼可以進行的那麼確實?或是很快速的去核准這些用水計劃,主要是水利署有派專人來協助廠商的投資計畫。

比如說新竹、台中、台南的重要科學園區,我們跟科學園區的同業公會,大概每半年都有座談,針對他們他們現況供水的需要,或是未來的需求,都有做資料的交換或是意見的交換。

以2018年為例,當時南部地區在枯水期有將近10個月沒有顯著的雨量,但是我們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來讓南部地區不會因為水少就停灌,所以前年也不會有停灌的問題。

以往若是水少,就會停止農業用水的供灌,這樣對農民的耕作,可能就會產生偌大的影響。那對政府的支出,也是一個龐大的負擔,水利署之以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我們超前來預估布署,比如說到目前為止,國內雖然是風調雨順,但是我們已經開過了3次的水情會議。從去年的8月開始,8月是汛期,過去大家都認為汛期根本不用擔心缺水的問題,但是我們去年8月開始,去依照各種科學數據的分析,去看看未來的降雨跟未來供水的狀況,去做調配,所以我們事先來做規劃,預先來做因應。

區域水資源調度讓南北都不缺水

那除此之外,透過區域水資源的調度,比如說去年剛完成通水的板二計畫,板二計畫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讓翡翠水庫的水,可以供給我們新北市的板新地區,那可以減少原來石門水庫的負擔,所以這個北水南調的方式,可以促進翡翠水庫跟石門水庫的運用效率的提升。

水利署從去年開始,也把這個調度的工作再往南延伸,從桃園連接到新竹的這個管線,未來這些管線來完成的時候,對於北部地區的供水的穩定,我們就更加的能確保。南部地區的相關的工作也在做,不管是曾文水庫跟南化水庫的串連,或是高雄跟台南的水源的資源的部份,這些工作會定期去檢討它的進度。

目前為例的話,高雄還有資源,台南市每年將近10萬噸的水量,所以換句話說,不管是北水南調或是南水北調,可以促進整個區域水資源的運用效率的提升。

台灣的水庫因為不像國外的水庫一樣是說庫容那麼大,那我們水庫有時候是蓋在河道的中間,當然會有泥沙的問題,現有95座水庫裡面有13座供給到民生重要的水庫,我們的想法是一個水庫都不能少,要永續地利用,水庫的改善是一個循環的系統,你今年清了泥沙,明年還會進來,所以我們的概念是讓他可以在我們預估的壽齡裡面,泥沙可以進出的平衡。

(策畫‧訪談/歐祥義;採訪整理/謝羽蓁、胡志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