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科技業難關過了?彭博:2020年挑戰仍嚴峻

2020/01/02 10:38

《彭博》指出,從資金注入、美國立場來看,今年仍然是中國科技業挑戰嚴峻的1年。(法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科技業經歷了動盪的2019年,美國從華為開始針對中國的眾多科技公司,貿易戰也讓一些企業將供應鏈移出該國。《彭博》指出,從資金注入、美國立場來看,今年仍然是中國科技業挑戰嚴峻的1年。

據倫敦金融資訊公司Preqin數據,中國2018年的創投資金總額超越美國,為創紀錄的1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359兆元),但到2019年腰斬剩約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9兆元);同時也只誕生了15家獨角獸公司,2018年時為35家。美國的新創投資雖也有下降,但幅度不大。

這也與獨角獸泡沫開始動搖的情況相符,像是WeWork、Uber去年的營利前景皆飽受質疑。雖然阿里巴巴這種超級巨頭仍然在香港掛牌中籌得130億美元(約新台幣3899億元),但是較小的商湯科技、滿幫集團等都在苦苦掙扎。

此外,美國在軟硬體方面都加強施壓,抖音、華為皆面對關於資安的質疑,接下來中國AI新創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的業務恐也會遭到抑制。駐北京的分析師兼投資經理赫爾(James Hull)表示,中國網路新創「輕鬆的部分」已過,預計下一波浪潮可能是企業的B2B,但也認為這依然很難拉抬企業。

傳統的製造業方面,英業達、富士康、廣達電腦等各種產品的製造商將生產移回台灣或到亞洲各地,即使美中達成初階貿易協議,長遠來看多元化也至關重要,因為緊張關係不太可能消退,勞動力成本將上升。連中國的領先供應商也意識到風險,立訊精密、歌爾聲學都在越南或印度製造。

報導亦指出,世界正在一分為二,不僅僅是選擇東西方硬體之差別,意識方面亦有影響,像是俄羅斯、東南亞的許多政府都有中國網路嚴厲假新聞法、審查制度、數據主權的影子。分析師表示,中國正往全球進擊,會有越來越多美國新創跟隨中國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