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金管會祭3招整頓保單亂象 儲蓄險保費明年7月至少漲5%

2019/12/24 21:35

金管會今天發布「健全保險商品結構規範,從明年7月1日起實施,未來市面上勢必難以買到短期高比重儲蓄險,業者評估,一般儲蓄險保費也至少會漲5%。(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發布「健全保險商品結構規範」,主要有三大措施,包括:儲蓄險必須提高壽險保障成分、降低儲蓄比重等,從明年7月1日起實施,未來市面上勢必難以買到短期高比重儲蓄險,業者評估,一般儲蓄險保費也至少會漲5%。

金管會保險局指出,現行低利率環境下,高儲蓄性質保險商品使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快速累積,從而產生資產負債無法配合、保證利率高於投資報酬率、資金去化壓力、國外投資比重偏高與匯率風險等問題。

尤其,保險公司承擔之淨危險保額偏低,除偏離保險保障本質外,在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下可能產生商品無利潤之情形,不利未來國際接軌。

根據金管會統計,2018年新契約保費收入1.38兆元,儲蓄型保單就高達7452億元,比率高達54%,明顯出現失衡狀況,也失去保險本質與用意。

金管會修訂最新規定,主要內容有三,首先是外界關注的儲蓄險,根據金管會訂定人壽保險的「死亡保障門檻」,被保險人30歲以前,死亡保額至少須為保價金190%,31歲到40歲死亡門檻160%;41~50歲為140%、51~60歲為120%、61~70歲110%、71~90歲102%,91歲以上死亡保額不能低於保價金。

對此,保險業者舉例,如果保單的保費是100元,原本拿90元作為儲蓄,10元是用來作死亡保障;由於保單的死亡門檻被提高了,變成80元用在儲蓄、20元死亡保障;如果想要買到原有的90元儲蓄,就必須花更多錢,保費就會變貴。

一般評估,明年7月起,儲蓄險至少會漲5%;不過,保險局官員強調,「不應該用這樣的角度解度」,因為花同樣的一筆錢,民眾可以買到的保單保障是增加了,這才是保險真正的本質。

此外,金管會也訂出房貸保險商品的附加費用率上限及佣金費用支付方式之規範,期繳型房貸壽險附加費用率不得高於32%,躉繳型不得高於25%,且佣金至少分6年給付。

官員強調,這是為避免壽險公司的房貸壽險收取太高的附加費用率,用來支付銀行通路佣金,成為惡性競爭工具,因此訂定上限,要求分年給付。

第三,金管會也將保險商品送審利潤測試指標(合約服務邊際不得為負值)納入商品送審規範中,也就是說,「保單服務邊際利潤」(CSM)不能為負數,保險公司不能賣虧錢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