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專家:美中脫鉤大勢所趨,貿易協議只影響脫鉤速度與範圍

2019/12/13 22:24

華為被美國列入管制黑名單是中國致力科技供應鏈自給自足的趨力之一。(美聯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法新社報導,無論北京與華府是否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已加速努力,以突破對其最大經濟夥伴,也是頭號勁敵的依賴。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IS)經濟研究主管曾林(Max Zenglein)指出,美中「已在脫鉤的初步階段」,貿易協議「只會影響脫鉤進程的速度與規模,但不會扭轉該趨勢」。

報導指出,對北京而言,長達十九個月的漫長談判、痛苦的關稅以及美國對主要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讓脫鉤的努力更顯急迫。為了因應未來的關稅或政治衝擊,中國企業積極尋找新市場、調整產業鏈、尋求本土零件並轉向本土供應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五月裁示「關鍵核心技術」要自力更生。深圳一名梁姓電腦製造公司經理說,該公司已多元化供應鏈,以降低對美國零件的依賴,並尋求由中國公司提供半導體。其他產業也重新思考其企業計畫。浙江呂姓紡織品出口商指出,今年對美國的出貨幾乎腰斬,因此他們轉而鎖定歐洲與非洲的時尚品牌。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Jörg Wuttke)指出,美中進入脫鉤過程,「中國理解到不能依賴一些外國供應商」,「而美國則蓄意以許多方式牽制中國,並決定扣住其認定有利於中國軍事工業的技術」。

電子與科技企業是中國邁向自力更生的前哨趨力。中國科技巨擘華為8月啟用其作業系統鴻蒙。今年5月美國當局以國安疑慮為由,將華為列入管制黑名單。另一家科技公司中興通訊則因違反美國的伊朗與北韓制裁禁令而無法向美企購買關鍵零組件後,險些崩潰。

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中國數位經濟研究員薩克斯(Samm Sacks)指出,對中國當局而言,中興案例是「分水嶺」,「並且令人窺見若與全球供應商切斷後,實際局面將會如何」。美國總統川普之後在嚴苛的條件下恢復對中興通信的供貨。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透視中國」(SinoInsider)資深分析家Larry Ong指出,貿易戰現在儼然成為「意識形態、價值體系與道德觀的關鍵戰役」。本週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說,兩家中企已合作研發本國的作業系統,似乎旨在挑戰美國微軟視窗系統的優勢地位。當中一家公司的財務長說,「迫切需要研發本國獨立的作業系統,該系統有著統一的科技體系與生態系」。

不過,專家警告,要完全切斷與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關聯,特別是科技部門的關聯並不容易。薩克斯說,「當打開中興通訊與華為的手機,你會看到來自全球的零組件」,「在許多方面,這種民族主義論調並不符合現實,對科技領域而言,依存度緊密交織」。

然而,北京致力降低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是在所謂「新冷戰」局面下,兩國關係日趨緊張的跡象。曾林警告,兩國已「進入脫鉤的初步階段」,「貿易談判的結果只會衝擊脫鉤進程的速度與範圍,但不會扭轉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