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報告,全球GDP增速在2050年,將因氣候變遷而下降3%,北美地區和美國約萎縮1.1%,但相比之下,西歐將下降1.7%、亞太地區下降2.6%,顯示北美經濟在氣候變化影響下仍能維持彈性。圖為亞馬遜今年發生的大規模火災。(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報告,全球GDP增速在2050年,將因氣候變遷而下降3%,北美地區和美國約萎縮1.1%,但相比之下,西歐將下降1.7%、亞太地區下降2.6%,顯示北美經濟在氣候變化影響下仍能維持彈性。
《CNN》今(20)報導,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在未來30年,氣候變化將使北美地區和美國經濟萎縮1.1%、西歐下降1.7%、亞太地區下降2.6%,非洲大陸將萎縮4.7%,而全球GDP增速將下降3%。
報告表示,在氣候變遷對經濟的打擊下,發展中國家將首當其衝,其中非洲最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和美國相比,非洲已處於不利地位,其平均溫度較高、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而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也名列氣候變遷下經濟彈性最差的前3名。
報告稱,較富裕和發達的經濟體,更容易應對氣候挑戰的衝擊,相對於發展中國家,北美和西歐地區應對氣候變遷的準備程度較高,使經濟更具韌性。在政府機構方面,其也必須適應變化,並制定有效的緩解政策,因此,貧窮的機構可能對如防洪、蓄水或公共基礎設施缺乏投資而損害經濟增長,並加劇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經濟學人智庫國家分析主任John Ferguson表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在國內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實現其適應和緩解氣候變遷影響的目標、減少經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