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我國新創公司獲利仍難 僅28%有營收且獲利

2019/09/16 16:22

圖為聯發科與微軟攜手合作的一款物聯網安控晶片,協助1家新創公司應用在咖啡機上。(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資誠(PwC)統計,台灣新創公司仍難以獲利,目前有19%新創企業今年尚未有營收,53%有營收但仍虧損中,僅28%已有營收且獲利,報告分析,新創營收不如預期的前3大原因包括,先期研發成本過高(21%)、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18%)、相似產品或者服務競爭者眾(14%)。

資誠今天發表「2019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探討台灣新創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問題,根據統計,台灣新創企業僅28%已有營收且獲利,且雖有78%新創公司認為,國際化發展是未來3年主要策略目標,但僅有11%主要營收來自海外,但深入探討目前發展國際化的各項整備工作,平均不到4成,60%尚未開始招募或培育國際化人才,54%尚未透過參展或pitch接觸海外市場,顯見新創對國際化發展付諸行動的程度偏低。

報告認為,國內新創公司營收不如預期的前3大原因包括,先期研發成本過高(21%)、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18%)、相似產品或者服務競爭者眾(14%),資誠會計師黃世鈞分析,除了市場景氣因素,新創企業營收不如預期,主因是成本概念、財務管理能力、對市場了解程度不足,創業者應透過強化自身能力或者團隊組成,以平衡商業經營的必備能力。

至於新創企業對近2年新創相關政策的看法,新創企業有感度最高的項目是「完備法規環境」 (64%),其次是人才培育(62%)以及協助業務拓展(61%),新創公司也期待,政府應挹注3大項目資源,包刮提供更多元的資金管道(19%)、提供新創企業租稅優惠(13%),以及對接國際市場之資源(11%)。

報告也提到,在新創發展國際化所面對的困難,前2名分別是缺乏海外在地資源(39%)、公司內部資源不足(37%),因此未來如何鏈結海外資源以及強化國際化能力,為新創公司前進海外最大挑戰。

我國新創公司海外目標市場方面,前3名分別是中國(48%)、東南亞與印度(46%)、北美(35%),相較於2018調查結果,中國熱度稍有降溫(2018年為55%),東南亞與印度、北美則是增溫,其中北美的增幅最大,增加25%。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