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模式」存在缺陷! 美媒:人均GDP難追台灣

2019/07/18 10:10

美國媒體分析,中國的國家導向發展模式的燃料逐漸消耗殆盡,讓中國人均GDP難以追上台灣等東亞國家,如果中國再不改變,恐怕無法變成富裕國家。(法新社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經濟出現萎靡不振的現象,美國媒體分析,中國的國家導向發展模式的燃料逐漸消耗殆盡,讓中國人均GDP難以追上台灣等東亞國家,如果中國再不改變,恐怕無法變成富裕國家。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今年第二季經濟成績單,GDP從第一季的6.4%跌至6.2%,創1992年第一季、有統計數據以來最低;《CNBC》指出,即使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季經濟成長率也未曾低於6.4%,顯示長達數個月的美中貿易戰,讓中國經濟陷入困境。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Greg Ip)17日撰文指出,新數據顯示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帶來一種更嚴重的萎靡不振的狀態,所謂的「中國模式」存在缺陷,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扭曲投資且壓抑生產力,中國恐怕無法複製台灣、南韓與日本之前的成長曲線。

文中指出,首先,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胡穎堯共同主持的研究指出,中國人均所得可能比官方報告的低4分之1,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謝長泰參與的研究分析,如果從稅收等替代數據推算,中國經濟2019年的成長率比2010年至2016年的報告減少了1.8個百分點。其次,台灣、南韓和日本都對外開放貿易和投資機會,幾十年來經濟成長飛快,直到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才逐漸放緩。

葉偉平表示,中國目前所處階段的經濟放緩程度似乎比其它國家更快,在達到與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準1.4萬至1.8萬美元後,台灣保持了10年的7.5%的成長速度,南韓和日本也分別保持了6.3%和4.7%的成長速度。中國雖然逐漸開放民營、貿易、外資和市場,但始終不放棄社會主義模式,在經濟上掌控電信等具戰略性質的產業。所以,中國現今與相似發展階段中的台灣、南韓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基礎建設一直由國家主導,且對債務的依賴也是其他類似東亞國家的2到4倍,造成中國投資量雖大,但效率卻難與其他國家相比。

北京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專家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從2007年的19%急劇下降至2017年的8.4%。高盛也指出,自2016年以來,中國國內民營企業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有率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而國營企業的佔有率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