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獨家》MIT遭MIC拖累 馬時代100%同步遭課反傾銷稅

2019/05/10 08:42

馬政府時代台貨與中貨同步遭課反傾銷稅比率一度達100%。(記者黃佩君製表)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自經區「MIC洗成MIT」疑慮竟被藍營評為優點,包括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有何不好?」、前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也說「反顯示MIT較好」。但MIT產品遭MIC「牽拖」同被課反傾銷稅情況過去已非常多,一度造成台灣出口危機;尤其在馬政府時代,2013年台廠與中廠被課反傾銷稅的「同步率」竟達100%。

在美中貿易戰下,自經區「MIC洗成MIT」恐使台貨同遭美課稅,也成為回台廠商最憂心課題;但藍營力推自經區,連此憂慮竟也被評為優點。包括朱立倫表示「讓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更高,MIC變成MIT有什麼不好?」連勝文也說「洗產地更可顯示MIT比MIC品質更高」。

但台廠過去受中國轉單、轉口波及,連帶遭美、歐課徵反傾銷稅狀況已所在多有,若自經區成真,恐只會更加惡化。根據立院預算報告統計,台廠連帶遭美課稅的最高峰,就在馬政府執政期間。

資料顯示2011年起,台灣與中國同產業同步遭反傾銷調查比例快速上升,2010年到2014年比率分別為88.9%、84.6%與77.8%,但在此之前同步率都約僅3成左右。而正式同步遭判決課反傾銷稅的比率,在馬政府期間也顯著增加,2011年起分別為80%、77.8%,2013年甚至到達100%。

而遭同步課稅產品,以太陽能產品最為顯著,其他包括電子產品、化學品、鋼鐵等產業也受同樣威脅。

而從近期美國案例看,「牽拖」範圍只會越來越廣,美國認定何種產品是中國貨的標準也越來越廣泛及嚴格。

近期經典案例就是美國法院今年3月12日公布的判決,認定只要是中國組裝的太陽能面板,無論太陽能電池在哪裡生產,都要持續課反傾銷稅。

官員表示,跨國供應鏈生產,產品經常透過多國加工,通常只要「實質轉型」,也就是貨物經過該國明顯加工後轉換成新產品,就會認定「最後加工」的國家是原產地。例如中國組裝的太陽能面板,如到自經區「加工」裝上太陽能電池,就會被認定為是台灣製造。

但美國的判決則顯示,無論電池在何處加工,只要是中國組裝面板,美方就會認定是中國製並課稅。若台灣自經區進口中國面板並加工外銷美國,最後恐連同台灣面板也被課稅,得不償失。

官員也說,該判例顯示美國商務部在決定進口產品是否應該被課稅時,對於產品係來自何處的裁量權越來越大,顯示「MIC要轉MIT越來越不容易」,更可能把原本就是MIT的產品一起拖下水。

遭同步課稅產品,以太陽能產品最為顯著。(資料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