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CEO開講》姚連地:要企業願意投資 政府至少要降這2種稅

2019/03/18 07:30

相關影音

亞昕建設董事長姚連地。(記者胡志愷攝)

亞昕建設董事長姚連地:

我認為要提振台灣經濟,讓企業資金回流,並願意投資,就是降稅,你看川普把海外資金一次性繳完以後,全部拉回美國,你看美國現在經濟多強?台灣現在也有在研擬,我的建議,不僅兩稅合一要廢除,攸關企業投資與否的關鍵營所稅,不能高於香港與新加坡,我認為,課稅一定要符合人性,老百姓才會願意繳,資金才願意回到這個土地,就這麼簡單。

台灣最近稅制改革對房地產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2個,1個是持有稅,1個是兩稅合一。兩稅合一對於建築業來說,成本加重非常多,我們把它試算過,如果這個稅反推到消費者身上的話,等於年輕人買1間房子,你買100萬,你要繳3萬給政府,大概3%,這個稅其實就是成本之一,因為政府太多學者治國,施政都只會想到怎麼去收稅,但是沒有去想到這個稅收了之後,對社會到底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以前是土地只有土地增值稅,房屋獲利才有營所稅,現在政府是把你的土地、房屋統一課稅,那我們反推回來,就是約當增加3%,等於說,你現在年輕人買房子事實上有3%不是建設公司拿走,是政府拿走,那現在政府希望我們房價能夠低一點,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我覺得兩稅合一就要廢除。

你現在看起來好像我是拿開發商的錢,那這樣(這個稅)我一定要落在消費者身上啊,不可能開發商平白無故從口袋拿3%出來給政府,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最後一個化學變化,事實上這個錢還是會落在消費者身上,還是跟年輕人約當多課了3%,這個是我在看兩稅和一的化學變化。

第2個是持有稅,我在馬來西亞有投資,在馬來西亞持有稅只有千分之2,相對於台灣是很低的。房屋持有稅增加,會造成一個現象,就是企業家不願意投入商用不動產。

我舉內湖大直的萬豪酒店為例,因為某一個學者背景的台北市前副市長,他提出了一個地段率、路段率,結果搞得台北市持有稅一下子漲了好幾倍,一個萬豪酒店,一年光是持有稅要2億元,我請問各位,蓋飯店有這麼好賺嗎?

短短幾年政府利用地段利、路段稅來課豪宅稅,政府因此徵到比較多的稅收,但政府課了這些錢要做什麼?是要做社會福利?降低政府負債?還是要買飛機保衛國家?要跟老百姓作個交代,不要說錢收了放口袋不知道要幹嘛。

這幾年下來,豪宅幾乎沒有人在買賣,間接影響了房地產也是遲鈍下來了,這幾年仲介關店的、關門的比比皆是,廣告代銷業的裁員嘛,間接影響到了媒體業。這些行業都沒賺錢,那這些少繳的稅,是大於你繳的幾十億房屋稅,還是少於幾十億房屋稅,我覺得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探討。

台灣社會仇富現象,我看是從政府開始課奢侈稅那時產生的,整個台灣就是仇富到極點,連路邊的超跑被吊都有人拍手,這個國家怎麼了?一個國家經濟要好,是要鼓勵消費,尤其有錢人更是要消費。一定要有消費市場,才有投資市場,有投資市場才有就業市場,有了投資市場、消費市場、就業市場政府才會有稅收,就這麼簡單。政府是要把市場做大、把餅做大,讓很多人願意消費,甚至讓國外有錢人再來台灣消費,這個國家經濟才會好,觀光事業才會好。

我覺得,課稅一定要符合人性,老百姓才會願意繳,企業的資金才願意回到這個土地,所謂符合人性,我認為,兩稅合一一定要廢除,舉例來說,企業賺100元,營業稅就要給政府20元,配到股東身上,假設我是大戶,我再把它用26%分離課稅,我是不是就繳了46%的稅,接著我還要繳2%的2代健保,等於我賺1百元,我先給政府48元,我節吃省用,將來要給我的子女,我還再給繳20%贈與稅,你覺得這個符合人性嗎?這樣生意人還願意投資嗎?

另就是攸關企業投資與否的關鍵營所稅,目前我們的營所稅是20%,但是新加坡、香港的稅比我們低,同為民主國家,為什麼很多國外企業選擇香港、新加坡,而不是台灣,就是因為稅的問題。

我覺得,不比他們低,至少不能比他們高,這樣你才能吸引本國的投資業,也才能吸引外國人來這邊投資,因為我講稅就是人性,它關係到你整個投報,那進來稅這麼高,投報率這麼低,他怎麼願意來投呢?

(紀錄.攝影/記者李昀蓁、胡志愷 總策畫/記者高佳菁、歐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