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王志鈞專欄】 留下來與離開的勇氣!

2018/12/27 08:26

每年到了歲末年終,往往也是職場流動率的高峰期。留下來?或者琵琶別抱?相信是不少上班族內心蠢蠢欲動的抉擇。

其實,年輕人的風險承擔度高,看似比較有選擇的自由,但過度流動往往也會造成職場穩定度評等的下降,以及專業技能積累的不足,長期來說並非好事。

相對地,資深工作者留下來看似較為舒適,且跳槽的風險度也高,但一直待在長期無發展性的產業中,未來薪資成長的能見度也不高。

面對高度變動與不確定的世代,或許,職場工作者能掌握未來的鑰匙,就只有「專業」,以及「適應變動的能力」。

在現實的社會中,專業,並非像應付學校考試一般簡單。專業靠的是經驗的累積,是在同一項工作上,日積月累去修練出適應該職務的專業技能。不管是硬的技能,如軟體程式撰寫、醫療手術;或者是軟的技能,如企劃、行銷、人際溝通...等,純熟上手都非一蹴可及。

對年輕人來說,由於目前學校教育強調愛、自我與適性發展,因此,往往進入社會大學後,稍微碰到不喜歡、不順心或帶點困難度的工作狀況,就會萌生去職的念想。

這時候,留下來去做一個有點不太喜歡、有點挑戰、有點無趣的重複性工作,其實,才應該是年輕人學習虛心彎腰,暫時放下自我念想的一種專業修練。

反過來說,已有較多工作經驗的資深工作者,擁有在原產業打磨出來的技能,卻往往不知道該項技能若換個新興、高成長產業,原有的核心工作能力不變,但在換地方工作後,升遷與薪資成長性卻有機會大幅攀升。

這時候,離開舒適圈,勇敢挑戰未知的行業,應該才是資深工作者可善為把握的機會和方向。

對年輕人來說,留在一個不舒適的環境,為的是突破瓶頸,或者花時間累積解決問題的專業經驗。對資深工作者來說,離開一個舒適的工作領域,為的是及早累積適應變動的能力,讓專業能力更上一層樓。

不管是選擇留下來,或者是離開,相信兩者都需要一點勇氣。而勇氣,往往才是讓職場氣場更為強大的關鍵因素。

(王志鈞,資深媒體人,曾任職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商業周刊,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