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中國製鞋靴危害台產業 經部:應續課反傾銷稅

2018/11/30 17:00

經濟部(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中國進口鞋靴對台產業造成損害,自2007年課徵反傾銷稅已屆終止;台廠去年向財政部提出續課稅申請。經濟部今拍板產業損害調查結果,顯示課稅後中國鞋靴仍低價大量進口,目前仍佔台灣市佔3成以上;經近1年調查後,認定仍有造成台產業損害之虞,建議繼續課徵反傾銷稅。

中國製低價鞋品威脅台產業,台自2007年開始對自中進口6項鞋類產品額外課徵43.46%反傾銷稅,經5年落日後,在2012年底又續課5年。

去年再度屆臨落日,包括台灣製鞋品發展協會、新北鞋類公會及台南皮革製品公會等業者申請續課;經濟部貿調會經近1年調查後,今拍板產業損害調查結果,認定中產品仍有造成台灣產業損害之虞。

貿調會表示,根據產業損害調查結果,在自2012年12月13日起繼續對中國進口鞋靴採行反傾銷稅後,該產品仍然低價進口;雖進口量逐年遞減,但仍維持台市場3成以上市佔率。

另一方面,台廠雖有反傾銷措施保護,國產品市佔率也逐年提高,但因近年來消費需求改變,內銷量卻未能成長,獲利逐年降低,整體產業處於營運不佳狀態。

貿調會指出,目前中國仍為全球最大之鞋靴生產及出口國,且目前持續以出口為導向,儘管在多個市場遭課反傾銷稅,也並未放棄對該市場出口。此外,中美貿易紛爭方興未艾,未來也可能導致中國出口產生貿易轉向,台市場易受波及。

官員表示,調查結果顯示若台停止繼續對中鞋靴課徵反傾銷稅,中國極可能善用在台灣市場已建立的行銷通路,再度大量傾銷鞋靴;且中國地理位置鄰近我國市場,貿易轉向可能相當大。

官員也說,而在國內產業營運不佳,市場需求不振情況下,國內鞋靴產業以代工為主,可能再度面臨中國產品低價競爭,內銷數量、價格與獲利狀況可能會再度惡化。

在考量為數眾多的家庭代工廠及製鞋師傅生計恐怕面臨困境下,貿調會認定若停止課徵反傾銷稅後,中產品對台產業的損害恐會繼續發生,建議針對該項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

本次貿調會對廠商進行調查中,共有全台129家鞋業廠商接受調查並回函。調查資料也顯示,中國進口鞋靴市佔率雖自2012年的44.6%降到去年的34%,但仍佔整體進口鞋類比例達52.8%;而國產品市佔率也未有明顯起色,僅自2012年的34.4%升到去年的35.6%。

而根據調查獲得台灣及中國鞋業價格資訊,雖已對中課徵反傾銷稅,但台灣去年每雙鞋內銷平均成本價是588元台幣,中國進口品平均到岸價格則為每雙320元,兩者價差仍高達268元。

此外,自2012年開始價差佔國產品價格的比率就維持在38%到45.6%之間,今年第1季更達到48.5%,顯示中國持續低價傾銷,價差也有持續惡化跡象,目前已對台產業造成不少衝擊。

目前對中課稅產品,包括紳士鞋、女高跟鞋、馬靴、童鞋、涼鞋及休閒鞋等,但不包括運動鞋、工作鞋、拖鞋及醫療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