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工研院:這10項技術是未來10年亞洲最看重項目

2018/11/09 14:45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合作,今天公布亞洲2030 前瞻科技調查報告,並提出未來10年亞洲最看重的10項技術發展項目。(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合作,今天公布亞洲2030前瞻科技調查報告,並提出未來10年亞洲最看重的10項技術發展項目,包括人工智慧(AI)、6G行動通訊技術、自駕車、區塊鏈、新能源車、服務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固態電池、奈米科技、及友善環境材料,並建議台灣產業應掌握機會,扮演亞洲科技應用生態圈先行者。

工研院表示,透過向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與印度等10個亞洲國家,其前瞻技術研發之專家及研發機構,進行問卷調查,針對30項全球前瞻技術的影響性、滲透率與投資優先度等6大面向,進行調查與給分,加總後排序出未來10年亞洲最看重的10項技術發展項目。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侯鈞元表示,這份調查報告中,分析了亞洲與全球的不同觀點,亞洲重點在綠能科技等,歐美重點在前瞻科技,台灣的方向,應掌握科技前瞻技術,並善用影響力擴及全亞洲,包括技術、生活形態、商業模式等輸出,朝解決亞洲社會問題與幫助產業發展並行,例如綠能、醫療是亞洲投入比較少的部分,也是台灣的機會,而東協預計2020年,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也是台灣的機會。

侯俊元指出,從問卷結果來看,台灣有比較好的基礎產業中,包括機器人、AI、區塊鏈,在台灣社會開放性前提下,都已經有良好基礎,也有助於相關技術創新,至於友善環境材料部分,台灣化學產業表現強勁,極有市場機會。

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員石立康則指出,台灣有機會的部分,主要是看台灣的競爭利基,例如以AI而言,演算法是可以與國際大廠合作,在既有基礎上,去開發更好更適用的技術,像國內AI開發商萬里雲(Cloudmile)、HTC 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零售業AirTag、視覺分析的雙子星雲端運算公司(Gemini)、智慧雲端攝影機Beseye。

石立康也舉出,台灣應善用巨人的肩膀,例如Google AI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只能分析到第幾期,但工研院結合本地醫療研究機構,發展出可以標示病變區域外,還能將技術延伸到裝置端,與醫療開發商合作,提供一般基層醫療診所檢測,達到達到垂直整合應用,這些落地應用較國際大廠落實很多。

根據亞洲地區所重視2030十大重點技術,機器人、環境友善塑膠等技術,預期降低環境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是受到關注的議題。

(記者陳炳宏攝)

機器人分析師熊治民表示,從智慧製造與服務型機器人來看,台灣未來的機會,不只是在機器人個別產品或零組件,更重要的是建構整體解決方案商機,儘管目前國際上有4大機器人集團,但台灣未來的機會,是在機器人或設備的智慧化,過去台灣良好的製造業經驗,可以轉換到機器人身上,讓機器人可以傳承老師傅的手藝,甚至可以看到台灣自製的泡沫紅茶搖茶師傅機器人版,甚至陸海空的無人運輸,都是台灣未來很有機會的產業。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劉致中表示,在友善環境的塑膠材料上,東南亞國家正面臨塑膠嚴重危害環境的問題,是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台灣在友善環境的塑膠製品有完整的產業鏈技術,有相對性的優勢,可惜沒有上游端的生質料源,如何跟東南亞國家合作,共同生產將有非常大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