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貨貿談判轉風向 重點改打中小企業

2015/07/02 20:42

兩岸貨貿技術性諮商今舉行,一改過去圍繞石化、汽車、面板、工具機四大產業傾向,在九合一選舉後改打「中小企業牌」。經濟民主連合日前召開「停止貨貿談判撤回院版監督條例」記者會。(資料照,者廖振輝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兩岸貨貿技術性諮商今舉行,一改過去圍繞石化、汽車、面板、工具機四大產業傾向,在九合一選舉後改打「中小企業牌」。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蕭振榮表示,本次諮商花相當多時間討論具出口潛力的傳產及中小企業,希望中方提供更好的降稅條件,同時為我方中小企業爭取更長的調適期。

上回第十輪談判時,中方總談判代表港澳司長陳星臨時身體不適,改由副司長孫兆麟上場,引發降級疑慮;本次在台諮商我方也「陣前換將」,本應由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與孫兆麟談判,但由於徐臨時生病,改由另一位副局長楊淑媚上場。

對本次談判,楊淑媚表示主題有二,一是針對市場開放,二是針對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及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進行協商,希望能促進通關便利化。楊淑媚說,就市場開放部分,這次雙方都對對方要求相當正面思考,發出「積極訊號」,雖不能明確指出開放有結果項目,但溝通氣氛非常正面。

而對通關便利化議題,楊淑媚說,由於中韓FTA簽署後,韓銷中通關檢疫將比我方快,台業者希望比照爭取,雙方對此進行了充分溝通。

而一改之前圍繞四大產業開放,本次諮商中小企業及傳產成重點。蕭振榮說,本次花非常多時間討論我具出口潛力的中小企業,希望中方提供更好降稅條件;他強調,經濟部過去已辦了1、200場產業溝通會議,本次按照產業想法,已向中方一一說明這些產業為何需要較優惠條件。

蕭振榮也說,中方也想爭取產業進入台灣市場,但「沒有花很多時間討論此議題」,反而著重討論如何保護我方弱勢中小企業,「讓台產業有足夠調適期面對開放狀況」。

而談判「轉風向」也被質疑是配合中國對我「三中一青」策略;蕭振榮說,這是第六次經合會的決議,在談判裡會「儘量做到」。

不過由於中韓FTA在四大產業開放有限,多半集中於其他非出口主力產業,貨貿談判策略改變,也被認為是中國對我底線並未較韓優惠,貨貿仍比照中韓FTA路線。對此,蕭振榮強調中韓FTA是要納入考量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