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創業六年營業額破千萬元,津橋留學顧問創辦人方琇怡,成功轉換跑道,圓自己的創業夢。(記者王珮華攝)
記者王珮華/專題報導
不到30歲,未有相關經驗,憑著「我想創業」的一股傻勁,六年級生方琇怡辭掉媒體工作,選擇留學代辦作為築夢起點,六年來她幾乎只作英國留學代辦的生意,首開收代辦費先例,從創業第二年只做了個位數生意,到去年順利送出292個學生,方琇怡很高興當年獨排眾議,跨出艱難但正確的第一步。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點燃無數人心中創業的火苗,當時還在雜誌社擔任記者的方琇怡,也是其中之一。她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取得口譯執照,在許多重要的跨國採訪裡,成為公司倚重的對象,「看完『富爸爸,窮爸爸』後,覺得總不能一輩子東奔西跑,毫無人生目標,」方琇怡說,那年28歲剛結婚,沒小孩,希望能做一件「晚年可供回想的事」,這個簡單的動機,帶她踏上創業之路。
用50萬結婚基金創業
方琇怡在英國完成高中、大學與研究所學業,並取得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碩士學位,「因我在英國成長,了解英國學制,不少人常常詢問我申請學校的細節,」方琇怡說,丈夫同為英國留學生,評估在留學代辦領域應有優勢,經過一年籌備,研究市場,方琇怡與丈夫把50萬元結婚基金用於投資事業,「第一個辦公室就是新居樓上九坪不到的頂樓加蓋。」
方琇怡觀察到,當時主攻留英的代辦業者大多標榜「免收代辦費」,而以簽約合作學校所提供的佣金作為主要收入。方琇怡表示,正因學校佣金是代辦業者的命脈,當時留英代辦大多傾向將學生導引至代辦有簽約合作的學校,以賺取佣金,「甚至不顧學子的意願,故意壓住文件不送,鼓勵學生申請代辦抽佣的學校。」
首開先例 收代辦費
國內透過代辦申請到牛津、劍橋的學生少之又少,方琇怡將公司取名「津橋」,一方面吸引學生上門,另一方面則意在挑戰一切向佣金看齊的代辦業生態。她表示,「牛津、劍橋這類頂尖學府,並不提供佣金給代辦,因此常遭刻意忽略。」為穩定創業初期收入,方琇怡在留英代辦業首開先例,收取代辦費,而每年也的確都有學生透過津橋,進入牛津、劍橋,她的逆向操作,不僅沒有讓才起步的公司陷入困境,反而樹立起不錯的口碑。
方琇怡創業第二年,就碰到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所有經濟活動都受到影響,連出國留學人數都下滑,當年她送出去的學生只有個位數,「我認為那是給剛創業的我一個喘息、學習的機會,」方琇怡說,正是因為不景氣,大家都layback(退縮),更能凸顯出她的積極作為。2004年,她代辦出國的學生人數達到100人,隔年津橋開始出現穩定獲利。去年透過津橋前往英國留學的學生,達到292人,幾乎是2004年的三倍。
以津橋目前的規模,在專攻英國留學代辦業中,有排名第二的實力,以每個學生可收二到三萬元的代辦費用,加上學校所提供的佣金,估計一年營業額約1,200萬元,公司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大樓,一個月租金約五萬元,公司正職員工僅14名,加上兼職的10名留學顧問,呈現小而美、小而精的營運績效。
去年我國留學英、美的學生人數銳減,方琇怡說,不景氣是主要因素,一度相當熱門的英國,一年碩士班衰退最多,儘管大環境轉趨不利,方琇怡仍看好留學代辦市場。她分析,許多有經濟基礎的父母,對台灣的教育缺乏信心,或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接觸國際化環境,送孩子到海外念高中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為此她計畫到南部設點,開拓南部的留學商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