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不少子女為承擔照顧責任或失業而返回父母家中時,原本相互扶持的親子關係卻在幾年後惡化,陷入「彼此依賴、一起沉沒」的泥沼。日本一名81歲老母親,原以為讓49歲兒子、46歲女兒搬回家能減少孤單,卻親眼看著他們靠著她的年金過活、拒絕工作,這個錯誤決定,五年後,讓她積蓄所剩無幾,最終家沒了,搬進養老院。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81歲的A女士(化名)住在東京郊區一棟老房子裡,丈夫過世後,她每月靠約17萬日圓(約新台幣3.4萬元)的退休年金過活,貸款早已還清,原本生活無虞。
她有一子一女,本應早已獨立成家。49歲的長子為照顧病重的父親,請了長期護理假,最後因無法兼顧而提前離職,父親過世後,他始終沒能重返職場。46歲的女兒原本在外獨居工作,但因職場人際關係不佳辭職,搬回娘家,之後雖曾短暫打工,最終又陷入無業狀態,整天窩在房間玩遊戲。
在丈夫過世後,A女士一度感到被世界遺棄,子女的陪伴讓她重新有了歸屬感。即使兩人都沒有收入,她仍心想「至少這樣不會寂寞。」沒想到,這份安慰卻變成了家庭崩壞的開始。
這種「依賴關係」延續太久,反而變成理所當然,丈夫過世5年後,三人僅靠A女士的年金生活。無論如何節省,電費、水費、手機費樣樣開支壓得喘不過氣。雖然屬於免稅戶,但日子仍捉襟見肘,不得不一點點動用丈夫留下的存款。
直到某天,親戚問了A女士「你家不會也快破產了吧?」她翻開存摺驚覺每月都得動用10萬日圓(約新台幣2萬元)存款,偶爾還會一次提領30萬日圓,丈夫留下的存款,竟已不到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0萬元)。那一刻,她意識到自己不只是被依賴,也成了「助長依賴」的幫兇。
她開始對孩子們說「你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但能不能嘗試打打工、做點兼職?」沒想到兒子冷淡回應「我為了照顧爸爸才失去工作的機會,這不是我的錯。」女兒則說「要是又遇到職場霸凌怎麼辦?」那一刻,A女士終於意識到,孩子不是「不能工作」,而是「不願改變」。
陷入焦慮的A女士,最終下定決心。那天,她召集兩個孩子,冷靜卻堅定地宣布「明年3月31日,我家將正式解散。這棟房子我已決定賣掉,錢將用在入住養老院,你們要在那之前自立。」兒子暴怒「我為爸爸犧牲,妳卻這樣趕我走!」女兒哭喊「媽媽太狠了!妳不怕我出事嗎?」但A女士沒有退讓。幾個月後,房子順利售出,A女士住進養老院,過著平靜的生活,與子女保持剛剛好的距離。
專家指出,這樣的案例在日本急速增加。許多中年子女在照護、失業後返家,久而久之形成「雙向依賴」父母靠孩子填補寂寞,孩子靠父母逃避現實。一旦父母年金不足、健康惡化,家庭就可能一夕崩潰。她提醒「親子間要及早設下界線。幫助可以,但不能永遠依賴。」真正的愛,不是無限包容,而是讓彼此有重新站起的機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