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每1.8件就有1件是房地合一稅無應繳稅額。根據財政部重要財政指標,房地合一上路至今將近10年,而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無應繳稅額」比率最高則是出現在2018年、高達55.5%,相當於每1.8件就有1件。
根據統計,2018至2021年的4年期間,單一年度全國無應繳稅額占全數為3成起跳,其中2019、2020年的比重更超過4成,即便2022至2024年的3年,無應繳稅額比率也都超過2成。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房地合一稅是2016年上路,2021年的2.0版則進一步拉長高稅期從2年到5年,並向前延伸到預售屋買賣,然而自住獲利、400萬元免稅額的規定則沒有改變。
從制度剛上路時,無應繳稅的比率最高,代表長期持有的物件交易量最大,間接代表制度初上路時,確實有效抑制短期交易,也代表獲利在400萬以下的物件量最多。
房市交易成本越來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房地合一上路將近10年,但部分已出現適用15%的案件,且比率緩步增加,則是從奢侈稅過渡到房地合一稅,合計持有時間的特例,另外10%,也就是自用但獲利超過400萬元的占比開始增加,顯見隨著房價的持續膨脹,雖然房地合一稅不採累進稅率,但交易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18年無應繳稅額高應是當年房地產景氣還在築底等待復甦,實際上買賣購除成本沒有出現獲利,不過到了2024房地產經歷一波大漲,除了短期交易沒有獲利部分外,開始陸續有人適用自住連續持有滿6年的400萬元免稅額度,扣除後沒有獲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