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台灣IC設計業 趨向集團化

2008/03/20 06:00

聯發科近幾年不斷轉投資與購買技術,營運規模直追聯電,新大樓氣派非凡,子公司也陸續進駐。(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隨著IC設計技術門檻拉高,競爭激烈,業界規模走向「大者恆大」,透過轉投資、併購、分割等不同型態,台灣IC設計業趨向集團化經營儼然成形。

聯發科(2454)近五年來,陸續轉投資揚智科技(3041)、絡達科技、曜鵬科技〔興櫃3538〕、宜霖科技,也大手筆以116億元併購國外ADI公司旗下手機晶片部門,並買下NuCORE高階數位相機及數位攝影機相關技術、北京博動通訊行動通訊裝置仲介軟體及應用軟體相關技術等,挾資金充沛優勢,佈局無線通訊與數位影像技術相當積極,且涵蓋國內外。

義隆電(2458)則陸續轉投資天鈺、義統、義發〔興櫃3578〕、義聯、義傳等科技公司,義發科技專長電容式觸控板模組技術,已獲利並在興櫃掛牌;義傳科技專注VDSL(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晶片,今年可望轉虧為盈;天鈺去年出售給鴻海色彩的宏鑫半導體。

凌陽(2401)近幾年則透過分割方式,成立一家家子公司,包括玩具IC凌通、DVD晶片的宏陽、PC控制與周邊產品的凌陽創新、驅動IC的旭曜(3545)、無線通訊與多媒體的凌陽電通,凌陽轉型為控股型的母公司。

凌陽表示,分割出子公司,可使各公司專注特定產品市場,母公司仍可協助所需資源,如此,經營兼具彈性,組織的運作能更有效率,將來子公司逐漸獲利,將可展現出整體經營績效。

聯詠(3034)去年底宣佈併購華邦電轉投資的其樂達(3271),從驅動IC跨足其樂達在機上盒、數位相框、DVD播放機等消費性產品線。聯詠競爭對手奇景科技也以分割方式成立立景、成景等子公司,從驅動IC延伸到手機、電視晶片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彼此競爭戰線擴大。

業者指出,IC設計業逐漸往先進製程邁進,產品多元化發展,加上公司需追求不斷成長,技術門檻越來越高,營運挑戰性變高,人才供應也有限,併購有助加快公司成長腳步,但兩家公司企業文化融合度往往是一大考驗。

業者也認為,分割出子公司有如內部創業,有助留住人才,分割初期卻也可能流失人才;透過轉投資相關公司,技術與人才資源則有互補成效。

不論是分割或轉投資皆有可能扶養出「小金雞」,例如聯發科除了整頓揚智科技由虧轉盈之外,旗下曜鵬已在興櫃掛牌,屬高股價族群;義隆轉投資的義發科技本小利多,也已登錄興櫃市場交易,股價也達百元以上;凌陽轉投資的旭曜已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