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離開中國的下一站

2018/10/15 06:00

●歐陽書劍

EDC個案則提醒經營者,薪資的絕對水準不應是決定廠址的條件,因為生產力、勞動力、基礎建設、政府政策及管理能力,都影響實質競爭力及整體成本的高低。(路透資料照)

一九九○年代初期,美國最大自行車廠EDC在國內市占率近三十%,但市場已經飽和、年成長率僅二%,相對地,亞洲市場擴張迅速,當時已有兩家全球競爭大廠在亞洲享盡低成本利益,也使EDC海外銷售年成長八十%的盛況開始走下坡,總部、工廠集中於科羅拉多州的EDC執行長面臨是否在中國設立新廠的抉擇。離開與進入中國的思考角度雖不同,但企業要贏的決策,都不完全「操之在我」。

當年全球生產了二億台自行車,有四千萬台在中國售出,EDC在中國設立新廠有接近市場及低薪、低原料成本的優勢;留美國原地擴廠,則易於整合行銷、製造及研發設計部門,能快速回應市場偏好的變化,這也是過去EDC快速成長的主因。EDC的執行長同時思考了一些替代方案:台灣有更好的基礎建設、新加坡有賦稅優惠、墨西哥距離本國很近…。

美中貿易戰迫使台商避離中國,但企業無法說走就走,人才、原物料、基礎設施的配合只是基本條件,跨國設廠還有語言、文化的溝通難題,以及政經、貨幣等風險需要評估。EDC廠址難題是刊登於一九九四年三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BR)的一個虛構個案,當年中國處在經濟維持年成長十%的初期,二十多年過去後,中國成長率已下滑、網路盛行使通訊更加便利、運輸成本降低、產業群聚效應更加明確;如今環境已改變,只是設廠應考量的因素,減少的不多。

在傳統管理理論中,企業選擇設廠地點應考量大環境穩定,以及接近市場或原物料、人才等因素,產業群聚效應也曾主導部分廠商的廠址選擇;但低薪資、低成本、低稅負在實務上是不少企業擇址的最簡單方案,EDC個案則提醒經營者,薪資的絕對水準不應是決定廠址的條件,因為生產力、勞動力、基礎建設、政府政策及管理能力,都影響實質競爭力及整體成本的高低。

沒有一個國家能提供設廠的所有優勢,這是自然的經濟現象,即使有這樣的國家,在企業蜂擁而至、產業密集結夥之後,人力、土地成本勢必提高,抵銷了部分吸引力,而像美中貿易戰這樣的政經意外,也會改變大環境的樣貌,企業擇址因此是困難的重大決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優勢,東南亞國家可能更便宜、美國接近市場,衣錦還鄉式的回台,則有熟悉的文化、完整的供應鏈當後盾。

對企業而言,這些大環境的變動並非操之在我,但對想要留下企業的政府來說,招商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投其所好,建構使企業能夠安心的經營環境。

被迫離開原生產地,就像轉型,而轉型有如蛻變,不管是破繭、去殼或脫皮,在量變與質變的過程中,企業希望忍過陣痛後能換來成長。

美中貿易戰波及異鄉人,離開中國成為內外交迫下不得不做的抉擇,企業的下一站雖有各自的策略性考量,但降低台商心中「回不去了」的阻力,不一定都如想像中那麼困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