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焦點評論》信心問題

2018/09/05 06:00

經過台電不斷解說,今明兩年不會缺電,基本上已大致取得企業界信任,但是光這樣並不夠,當局必須要勇於面對:再生能源萬一如何時,核電或火力發電的占比必要時可以如何的終局解套,以徹底安定企業界,也搶回振興投資的話語權。圖為台電電廠內太陽能發電設施。(台電提供)

記者鄒景雯/特稿

政府部門上到總統與行政院長,最近加大力度與工商企業界溝通對話,再三保證水電無虞,特別是眾所關注的電力供應問題,主管單位不乏提出具體數據,以及今後幾年的電力調度規劃,希望做為鼓勵企業界加碼投資的保證,這類活動一再舉辦,但是官說官的、商想商的,信心仍然很不扎實,問題出在哪裡?

這類認知差距要縮短,非得打開天窗說亮話不可。講白了,凡是做實業起家、今天發展到一定規模、足以成為政府遊說目標的公司,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遭遇過無數困難挑戰才能存活壯大者,在這些經營者的許多經驗中,計畫趕不上變化,出現不如預期的意外,應該視為常態,因此一定要做好最壞打算的備案,這是最起碼的風險控管步驟。

但是我們的從政者與官僚系統很不同,如果學者化太嚴重,理論與概念當道,在進行政策推展時,就總是讓業界有雞同鴨講、對不上焦的遺憾,因為光有規劃並不足以打包票,主政者如果沒有針對「萬一」提出承諾,大家怎麼可能把動輒上百億、千億的投資,冒險押注在官員的口說無憑與紙上作業之上。何況,在政府的效率之外,還有層出不窮的蓬勃「社會力」現實。所謂曲線決策,哪一黨執政都出現過,已是不爭的事情。

而政府無法就「萬一」給個說法,也讓在野黨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以核養綠」等等口號,甚至相關公投案都已提出,公共政策進入到鬥爭的階段,就很難成為改善投資環境的正數。

其實,「二○二五非核家園」是蔡總統在二○一二年參選時提出的政見,此後的四年在馬總統主政下,綠能的發展幾乎等於原地踏步,在缺乏耕耘的基礎上,二○一六年再次重提時,照理應該順延為「二○二九非核家園」,才不致發生趕進度的倉促,讓企業界的擔心破表。

好在,經過台電不斷解說,今明兩年不會缺電,基本上已大致取得了業界的信任,但是光這樣的期程並不夠,當局必須要勇於面對:再生能源萬一如何時,核電或火力發電的占比必要時可以如何的終局解套,以徹底安定企業界,也搶回振興投資的話語權。

這個時刻非常關鍵,美中貿易爭端開打,在中國的台商面臨重大抉擇,要嘛吸引他們回台,要嘛納入南向政策的行列,這些都需要落實在具體的執行面上,無法空口白話。電,是爭取返台的重中之重,這點如果都講不清,無法掛保證,其他也不必談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