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聞分析》貿易戰陰影下的三角貿易

2018/07/22 06:00

台灣海外生產比重持續攀升,2017年已達53.2%,且大部分在中國生產,許多台商發展出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圖為高雄港裝卸情形。(資料照,記者黃旭磊攝)

記者鄭琪芳/特稿

美中貿易戰快速蔓延,已有升級全球貿易戰之勢,甚至可能引爆貨幣戰。儘管經濟部一再重申「目前對台灣影響不大」,但台灣出口依存度高達五成五,且對中港出口比重逾四成、對美國出口比重逾一成,加上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整體情勢恐怕不是那麼樂觀。標普警告「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等出口導向經濟體的衝擊,可能大於對美中的影響」,並非危言聳聽,政府及產業不宜輕忽。

長期以來,台灣經貿發展過度「傾中」,目前我國對中港出口比重高達四成,海外生產比重更持續攀升,由二○○七年四十六.一%上升至二○一七年的五十三.二%,且大部分在中國生產,許多台商發展出「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然而,台灣資金、人才、技術大量流向中國,助長紅色供應鏈崛起,成為台灣外銷接單最大對手;部分台商也因習慣依賴中國低生產成本,失去轉型升級的動力及時機,導致競爭力下滑。

這幾年中國加速對外「經濟侵略」,以自由貿易之名、行不公平貿易之實,終於引爆美中貿易戰;面對川普政府攻勢愈來愈猛,中國一度想要「聯歐抗美」,但歐盟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也積怨已久,「聯歐抗美」終究以失敗收場,歐盟日前公告對中國電動自行車課徵反傾銷稅,就是最好的例證。

隨著美中貿易戰急遽升溫,甚至可能升級為全球貿易戰,對於盛行「三角貿易」的台灣產業影響也愈來愈大,在中國設廠的捷安特就調整策略、強調在地生產,以因應歐盟對中國電動自行車課徵反傾銷稅。事實上,台灣出口依存度達五十五.三%,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更達六十七.六%,儘管現階段貿易戰對台灣的影響可能不大,但貿易戰持續升溫、貨幣戰又蠢蠢欲動,整體情勢往負面方向發展,政府不應以一句「影響不大」了事,而應提出具體措施協助產業應變,除了降低產業衝擊、掌握轉單效應之外,也要協助廠商調整全球布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